南懷瑾的類似言論,和靈修書《祕密》《零極限》《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訂單》一類的偽科學很像,不少人常常在臉書上轉貼,都被我刪友了!(懶得理你!)尤其是年輕人,不免令人覺得走火入魔(沒救了!)。什麼人念什麼書、看什麼文章、和什麼人來往...都是一定的。我只能說:道不合,不相為謀!(歡迎刪友、退出社團、收回讚)。以下摘自政大哲學系(所)林從一教授:
.
一個失德的論證:南懷瑾先生的論證從錯誤的前提,導出錯誤的結論。(每當有災難的時候,這種論證就常常出來誤導人。災難裡,同情共感都還來不及,出現這種其心可議的論證,令人厭惡。)我們總是企盼有德的人有福,無德的人無福,希望德福是一致的,是相配的。但是,我們也清楚,不管我們多不樂見到,在此生此世,好人不必一定有好報,也見得到很壞的人享很大的福。
.
很多哲學家認為,這個德福不一致、不相配的情形是事實,並且把它當作說理的基礎,去論證一些重要的主張。譬如有人論證,此生此世德福不一致,所以上帝必須存在,而我們必須是永生的,才能在某生某世,由上帝賞善罰惡,該上天堂的上天堂,該下地獄的下地獄。有的人從「德福不相配」論證上帝不存在。有人從「德福不相配」試圖說明,應做的事無論如何都應做,福報根本與道德無關。
.
這些都是將「德福不相配」當作基本事實的哲學論證,但是,有一種古老的想法(南懷瑾先生以下言論是一個例子)則認為,「德福相配」是基本事實,所以,當無德的人享有不相等的福分,那麼,那無德的人自己(有些版本如南懷瑾先生的版本,不僅是自己,還可以是其所愛的人,或其親友,或其國人),便要遭殃,使得德福終究回復相配的狀況。我認為「德福相配」不是事實,所以,南懷瑾先生的論證就算有效,也不健全。我也認為,他的論證將使得無辜的人為自己沒做的事情付出代價,這是完全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