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嘉德納 Howard Gardner 1943~在哈佛大學任教了52年。終於從哈佛大學退休了

摘自獨立評論 2019.8.嘉德納(Howard Gardner,1943~)終於從哈佛大學退休了。這位20世紀下半以來最受注目的教育學家,到底是借了哈佛的光才得以受到世人重視?還是哈佛借了他的光,才使它的世界學術權威地位增添光彩?大概是「魚幫水,水幫魚」吧!
不過,嘉納德是道道地地的「哈佛人」,誰都無法否認。1961年,嘉納德進哈佛讀大學,起初他對於歷史很有興趣,後來有個頗具遠見的老師跟他說:「你好像對於心理學和社會學都很有興趣,為什麼不去讀社會關係?」他從善如流,1965年在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指導下拿到社會關係碩士。
1971年,嘉納德在哈佛拿到發展心理學博士,指導教授是布朗(Roger Brown)和布魯納(Jerome Bruner),尤其後者赫赫有名,是教育心理學界的巨擘,在認知心理學與認知教育學方面有重大的承先啟後之功。如果從1967年他受聘為古曼(Nelson Goodman)創立的「零計畫」(Project Zero)研究助理算起,他在哈佛大學任教了52年。可以說,他的人生全程,包括青年、壯年以及老年初期,都在哈佛度過。
對於現代人而言,嘉德納的大名可能還遠勝於他的一些老師們,如艾瑞克森、布魯納和古曼,雖然他的學術企圖心可能不及這三人。嘉納德的名氣也超過了皮亞傑及李維-史特勞斯,他曾說這兩位學者是他的啟蒙師,不僅如此,他還寫過書紀念他們及結構主義運動(The Quest for Mind:Piaget, Levi-Strauss and Structuralist Movement, 1972)。
嘉德納1983年出版了Frame of Mind,台譯為《心智解構:發現你的天才》,後在出版30年紀念版改名為《發現7種IQ》(莊安祺譯,時報,2007、2013),立即洛陽紙貴,全球暢銷。雖然他主張的多元智能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到底稱不稱得上是一種新的「理論」,教育學術圈至今仍不買單。
自從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首創智力(IQ)測驗以來,智能的單元觀盛行,後來多元觀漸占上風,最有名的是賽斯通(L. L.Thurstone)的基本心智能力論、基爾福(J.P.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以及史敦伯格(R.S.Sternberg)的成份分析論,尤其後二者的理論嚴謹,遠非嘉納德所及。但是他的著作平易近人,實用性之高,超過前三者甚多,可說是半世紀以來最廣為人知的教育理論,嘉納德也因此被封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嘉納德 2018 年接受Harvard Gazette訪問時也說:「35年過去了,我研究的範圍已不拘限於多元智能理論,可是我每年接到的無數郵件中,仍有2/3和它有關。」
嘉德納的智能發展理論
起初,嘉納德的多元智能理論分為 7 種,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2009 年又加上存在智能,也就是關係到應付我們如何生、如何死的智能。他主張人擁有這 8 種智能,只是其中幾項較強,因此單一的IQ量表無法測出人的真正智能。#教育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教甄複試自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