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最自愛的行動,就是學習去尋找、維持親密的友誼。
史坦絲博士指出:家庭內與家庭外的朋友就是「關懷」的兩個最根本的來源;
缺乏其中一項,就需要另一項。而能同時擁有兩者的人,生活會很滿意。《失落感》遠流
今天介紹一本較為有趣,卻也符合科學的原則,並且能廣泛運用在你的工作以及生活當中的新書。作者植木理惠 (Ueki Rie)1975年出生,是日本一位很年輕的心理學家、臨床心理治療師
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心理科畢業後,目前於東京都內綜合醫院心理治療內科擔任心理諮詢,
並於慶應大學理工學部擔任師資培育課程講師。作者介紹完畢,以下進入本文:
『一般人追求幸福的行為,事實上卻是不幸的開端?常常都是用錯誤的「努力方法」
在生活著嗎…』許世穎 Dewey 很贊同《白熊心理學》一書作者的臨床觀察。因此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的確可以有效的改善個人生活品質。白熊實驗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80 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Daniel Wegner)偶然看到一句含糊卻發人深省的話,那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著作《冬記夏日印象》(Winter Notes On Summer Impressions)中的句子:
「試著讓自己不去想北極熊,你會發現那該死的東西每分每秒都在你的腦中,揮之不去。」
維格納決定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是不是真的如此。
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找來一群自願受試者,讓他們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裡,叫他們想任何東西,就是不要去想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北極熊,每次一想到不該想的熊時,就按一次鈴。
沒多久,答案即顯而易見,實驗室裡鈴聲此起彼落,這顯示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沒錯:
試圖壓抑某種想法,反而讓人惦記著想迴避的主題。
本文摘自或改自《心理學家教你 59 秒變 A 咖》《白熊心理學》許世穎 Dewey 個人補充。
令人費解的是:一般人在決策時,經常不會考慮心理學領域的立論及專業。閱讀時亦然。
對此的一種解釋是,關於經濟生活、投資理財、商業活動,乃至於個人工作上所需要實際用到的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人們認為自己需要透過學習才能達到最低程度的能力。但是,
人們相信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及自己對生活的瞭解,就足以對心理學有直覺式的體認。
因此,在做決策時也就比較不會學習或參考心理學的研究。
這種過度自信使得人們錯失了影響他人的機會(過度自信正是「投資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
更糟的是,如果誤用了心理學,反而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沒有有系統的學習,只是走馬看花式的聽演講,甚或誤學缺乏科學依據的「靈修類迷信」(如:《祕密》《吸引力法則》...之類書籍所載內容) 真的比不學還糟糕!因此閱讀治療教師扮演著重要的過濾角色。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假如你「努力想要遺忘、拚命壓抑、不願意想起」,反而會得到反效果!如果你能藉由心理學上的白熊實驗,學會「擁抱」遺忘的方法。便不會落得「努力想遺忘,
記憶卻越發鮮明」的後果。這是許世穎 Dewey 藉由《白熊心理學》想提醒本站讀者的。
一些勵志書與潛能開發課程所提出的建議,大多和科學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相左。
以正面思考為例,想要快樂,真的只要摒除腦中的負面思考就行了嗎?其實研究顯示,
壓抑想法反而更有可能讓人覺得悲慘,而不是減少哀傷。也就是說,愈是不想去想,就愈會去想,而更無法忘記。這個實驗就是凸顯了「想要壓抑思考,反而會讓思考更加活絡」的現象。
關於心理學在生活上之應用另可參考本站先前發表的兩篇文章:
1.《象與騎象人》改變好容易 2. 《心理學家教你 59 秒變 A 咖》讀後心得
至於在投資上之應用則可參考拙著心理學為何與投資搭上關係
本文作者為正統心理學科班出身之閱讀治療師。曾接受過嚴謹專業訓練,不論是學術背景或實務工作。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 31 年,任教心理輔導研究所、公職教甄插大 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