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法利:「我相信,高度的創造力和犯罪是出於同源。」這個源指的是追尋感覺度。所謂追尋感覺並非指追尋大量的刺激,而是指去經驗各種以前沒有過的內在、外在感覺。法利認為,一個人追尋感覺度的高低是一種天生的氣質,心理測驗顯示,有高度創造力的藝術家和行為不檢的罪犯,有一個共通的地方是他們的追尋感覺度都比一般人來得高,也就是所謂的感覺飢渴者。
但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創造者,另有些人卻淪為罪犯呢?社經環境及家庭背景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法利的研究指出:中上階層的家庭對高追尋感覺度的小孩較能提供社會可接受的各種刺激,譬如讓他們去學繪畫、音樂、電腦等。而來自下階層的小孩沒有這些機會,只好走上街頭去滿足他們同樣的需求,加入幫派,四處搗蛋、惹事,也可以說,他們是貧民窟裡沒有鋼琴的貝多芬,沒有畫布的畢卡索,而以街頭做為他們的鋼琴和畫布,來滿足他們對感覺的飢渴。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端視你怎麼去表現它。(以上摘自王溢嘉)
但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創造者,另有些人卻淪為罪犯呢?社經環境及家庭背景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法利的研究指出:中上階層的家庭對高追尋感覺度的小孩較能提供社會可接受的各種刺激,譬如讓他們去學繪畫、音樂、電腦等。而來自下階層的小孩沒有這些機會,只好走上街頭去滿足他們同樣的需求,加入幫派,四處搗蛋、惹事,也可以說,他們是貧民窟裡沒有鋼琴的貝多芬,沒有畫布的畢卡索,而以街頭做為他們的鋼琴和畫布,來滿足他們對感覺的飢渴。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端視你怎麼去表現它。(以上摘自王溢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