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禿鷹產業鏈(摘自林晉如老師)
#校事會議已經走鐘成撈錢產業
#校事會議已經歪哥到變成大賺師難財的產業鏈!
台灣的教育制度,正在被濫訴濫告一刀一刀宰殺。
校事會議已經被大量濫用,變成「家長情緒發洩」的場域,「校長整肅教師」的工具,「老師精神崩潰」的刑具。
如不立刻檢討修正,教育崩壞是全體社會要面對的問題,此刻不改革,倒下的不只是老師,而是整個下一代。

一、校長主導黑箱審判
校事會議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委員幾乎全是他欽點的人。五人小組裡,有四個是自己人,通常是主任、心腹或家長會長;唯一的教師代表若立場不同,就被找理由「迴避」。整個會議根本是校長自編自導自演的「惡整教師大會」。

二、不是調查,而是「有罪推論」
岡山國小遊柏芬校長就曾對家長、老師說:「送進校事會議又不會怎樣,調查完就《還老師清白》。」結果老師被快速送審,打著「還人清白」的名義,欺騙大家把人拖去「定罪」!
受訓「三天」的不專業調查委員,不依「無罪推定」,而是照校長的意思反向操作。本來應該維持中立的調查制度,變成誰聽話「誰就有案可辦」,增加黑心錢的收入來源!

三、老師為何乖乖被送進火坑?
校方常以「全程保密、不要外洩、靜靜等待調查結果、要相信學校、學校會保護你」來安撫老師,不准找工會,也不准求助外部,打人還不准老師喊救命!很多老師一路乖乖配合,直到收到解聘、停聘、不續聘的通知,才發現早已「被判死刑」!錯過為自己申冤的機會。

四、律師+調查委員=撈錢集團
有些業務少的律師,專門接校事會議賺外快,問東問西故意拉長時間,增加調查「次數」,一場出席費2500~3000元。教育局的「調查人才庫」有「性平」(生對生)、「霸凌事件」(生對生)、「校事會議」(調查教師)三種身分的調查員,有人身兼「三職」,全部利用上班時間「公假」外出「賺外塊」。
會議裡最肥美的是「撰寫調查報告」,有受害者的調查報告多達60頁,若以每字1.2~1.6元計算,一次就進帳6~9萬元!

五、開案越多,進帳越多
「御用調查委員」如果「身兼三職」天天辦案簡直「削倒爆」,月收超過20萬不夢。此外,校長、主任等調查員還能用「公假」上班時間出來賺錢,自己原本的「教師薪水」照領不誤,這就是為何「退休後」也要「拼命」當(拿錢辦事的)調查委員,有人甚至公開說:「退休後要靠這個開創第二春,賺飽師難財。」

六、共犯結構怎麼形成?
調查委員彼此「你去我校、我去你校」,互相開案、互相賺錢。調查一件,就是一筆外快。某校因家長瘋狂濫訴,就花了70萬調查費,最後老師全無罪,但是,心身早已被折磨到必須看身心科。
70萬,這錢若用來補助學生營養午餐、清寒家庭,用在教育身上,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濫告濫訴」的恐龍家長卻不用負任何責任,老師就活該命賤被踐踏嗎?

七、外行審內行,耽誤教學又亂下指導棋
多數調查委員皆不是「第一線教學現場」的教師,主任一週只有一節課,校長一週一堂課都不用上,這些「遠離」教學現場的人,根本不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輔導管教方式;更別說找「國中」老師來審「國小」老師,找「地理」老師來審「國文」老師。
為了拖時間、增加場次賺鐘點費,故意找5-6個學生,亂問情境題,又找不相干年級的老師問一大堆情境題拖延時間。沒有教育專業、沒有法治概念,卻要以「法官之姿」審判第一線教師,剝奪憲法保障人民的工作權,離譜到簡直藐視憲法。

八、教育局不管、校長怕事,教師被推去送死
遇到不理性家長的濫訴濫告,怕事的校長就把老師丟進校事會議裡,教育局裝死不介入。結果最專業、最認真的老師被活活逼退、整死。「虐師」只會造成「教師荒」,最後崩盤的是整個教育體系,悲哀的下一代。

九、校長被告有補助金,老師只能自己掏錢
校長若被告,還有政府提供的「訴訟基金」;老師若被家長無理檢舉,往往要自掏腰包找律師攻防。
我已經花了22萬律師費,還不知道後面要燒到哪裡去。
要是沒有金援的老師,大概就是等著被校長、調查委員虐死

教育部長父 #鄭英耀,你要不要來國小或國中教一天?只要一天就好!

問題不在老師,而是制度被拿去養禿鷹!

校事會議早不是保護教師,而是鬥垮良師的血汗工廠!

如果你是老師、家長、關心教育的人,請把真相傳出去。
不要一邊喊缺師,一邊讓好老師被制度屠殺。
教育垮了,倒下的不只是老師,而是我們的下一代!

調查報告有何可信度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