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0

情緒取向治療 EFT 治療目標有三

學生問:什麼是 EFT(情緒取向治療)?
許世穎:我對 ETF(如:臺灣五十,代碼 0050 )比較熟。

3 項治療目標 EFT 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簡稱EFT)是一個短期(8-12 sessions)且結構的家族治療取向。 情緒取向治療是蘇珊強森博士與萊斯葛蘭堡博士在1980年代初期合作發展出的新家族治療取向。及後蘇珊強森博士進一步發展這套模式,加入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進一步解構伴侶關係中出現問題的根源。除此以外,情緒取向治療亦用於家庭及個人層面。

情緒取向治療以依附理論、經驗學派(Experiential Model)、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為基礎,以新的情緒經驗來重塑伴侶間舊有的負向互動循環,透過步驟重建伴侶間親密的情感結連。

情緒取向治療的策略和技術原先是針對夫妻間的問題,希望能重建夫妻間深層真摯的情感連結,但應用於親子關係也有卓越的成效。情緒取向治療的成效追蹤研究指出:夫妻或親子經過10到12小時的情緒取向治療之後,70-75%的個案成功地建立深層真摯的情感連結並縮短彼此間的情感距離。情緒取向治療的治療目標有三:
1.探索及瞭解自己的情緒反應。
2.建立個人在互動關係中的新角色及位置,進而鼓勵新而建設性的互動模式。
3.加強鞏固這個嶄新、親密又安全信任的互動關係。
相較於行為及認知學派,情緒取向治療是較重視人性反應(較不重視行為層面)的心理治療學派,EFT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個別差異與不同的情緒反應。EFT相信所有的情緒反應都是真實而且重要的。情緒沒有對錯或應不應該,真正對人際關係有害的是某些受情緒影響但自己卻不自知的行為。情緒取向治療主張”情緒與情感”是幫助人改變的主要動力。藉由重新認識及整合個人的情緒反應,情緒取向治療希望能幫助夫妻或親子發展出新的互動方法,一旦夫妻或親子的情感連結建立,EFT相信家人間自然能協調出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