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教育社會學《文化資本三種類型》布迪厄

教育社會學《文化資本三種類型》世穎當年念社會系時,布迪厄只有區分出 3 種類型的資本,第四種象徵資本是後來加上去的(25 年前世穎白天在北市福星國小任教,晚上插班中興大學台北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社會系進修)。文化資本是一種已被廣為接受的教育社會學概念,由皮耶·布迪厄首先提出。布迪厄和讓–克洛德·帕斯隆於《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一書中首次使用到了此一名詞。在本書中,他試圖去說明法國在1960年代間教育支出的不同。之後經過了再次地闡述和發展之後,文化資本在《資本的形式》中被指為另一個形式的資本,並在《國家貴族》中被指為較高等的教育。對於布迪厄來說,資本在一個交易系統中扮演著一種社會關係,而且這一詞並延伸至指所有不論是物質性的或是象徵性的商品,那些商品是稀有的且在特定的社會組成之下是值得去追尋的。而文化資本即是指包含了可以賦予權力和地位的累積文化知識的一種社會關係。在《資本的形式》中,布迪厄區分出了 4 種類型的資本:1.經濟資本:對經濟資源(錢、財物)的擁有。
2.社會資本:群體上的資源、關係、影響與扶持的網絡。布迪厄定義社會資本為「擁有相識和認可等多少有些制度性關係的堅固網絡,這些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
3.文化資本:知識的類型、技能、教育、任何一種個人可以讓他自己在社會上獲得較高地位的優勢,包括他人對自己高度的期許。父母給與孩子們文化資本,可以把教育體系變成舒適且熟悉的地方而使他們易於成功的態度及知識。
4.象徵資本:稍後,布迪厄又在表中加入了象徵資本(個人在信用、名望和認可上有用的資源)。
.
文化資本的類型:文化資本包括三種子類型:內含的、具體的和制度的。
1.內含文化資本是指內含於個人的文化資本。.
2.具體文化資本是指如科學製置或藝術作品等物品。這些文化產品可以物理性地做為經濟資本被轉移(賣出),且「象徵性」地做為文化資本。然而,一個人雖然可以經由擁有一幅畫來得到具體文化資本,但若他有著相應類型的(因畫的轉買而可能或不會被轉移的)內含文化資本,他就可以只是「消費」這幅畫(了解其文化意涵)。
3.制度文化資本是指個人所持有的文化資本在制度上被認可,一般最常指的是學業證書或執照。這主要是在勞動市場裡被認知。它允許文化資本能較為簡易地被轉變成經濟資本,經由對成就在制度上的等級加以給定其金錢價值。(以上摘自:1.陳奎憙教育社會學。2.維基百科)
....
世穎不會撈過界教寫程式,不知理工背景的人為何在教心理課程?相當贊成「臨床心理師」出身的親子教育專家游乾桂心理師說的:「不是當了父母、老師、或其他領域的專家,便當然是一個可親子教育專家」
.
心理學與教育學都是社會科學。但因不如自然科學從表面上就可分出對錯,要懂的人才有分辨的智慧,因此其他領域的非專家常撈過界(撈錢詐騙嗎?)難怪後藤新平曾評論台灣人「易騙難教」!
.
別忘了!任何專業都需要長年的養成,也就是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所說的「十年」或「一萬小時」。不是短期受訓或花大錢加盟,就可以自封專家。所以世穎常言道「教練、顧問、講師」都是騙子!
.......
遇到對兩性議題很有興趣、頻頻貼文的七年級男生時,都很想跟他們講「你搞錯重點了!」正常的適婚女性,不會對沒有事業心的男生有興趣。除非你打算成爲把愛情當做事業的張兆志先生(易誤導被,不推薦)
.
不過,這種沈迷於兩性議題的草食男,基本上不會跟我太熟,搞不好還會怪我這個五年級大叔自以為是,所以從來沒跟他們講過。不要說女生們,就連有事業心的男人也會遠離這些魯蛇。(本文作者為肉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