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4

中國書院VS臺灣書院三大事業 3 項教育精神

書院是中國古代具有培養人才、研究學術、傳播文化等多種功能的文化機構。歷代的演變: 「書院」之名始於盛唐,初為官方藏書、校書之所。晚唐時出現私人書院,開始具有隱居讀書、聚徒講學的功能。唐末五代,戰亂頻仍,官學廢毀,學者多擇名山勝地,創立書院或精舍,作為研究學術和聚徒講學的場所。宋初,官學甚少,書院興盛,著名者有白鹿洞、應天府、嶽麓、嵩陽等四大書院。宋仁宗後,官學大興,書院多為官學取代。宋室南渡,書院又大興起來,初多為民辦學館,後經朝廷賜額、賜田、賜書,逐漸變為半民半官性質的地方教育機構,掌教者稱山長、洞主。元代各路、府、州均設有書院,由朝廷委派山長,多為官辦書院。
.
明代正德年間,書院漸興;嘉靖年間,所建尤多。其著名者有東林書院等。清初,為了防止士人以聚徒講學為名,干預朝政,而限制書院的建立。雍正時,才下令賜銀在各省設立書院,各府州縣遂競相建立書院。其著名者有金台、蓮池、嶽麓、紫陽、金華書院及詁經精舍、學海堂等。書院的兩大功能:這些書院往往是著名學者的講學之地,但大多數則是準備科舉應試的場所。書院所教授的主要仍為四書、五經及論、策等。書院平時也有考試,亦與科舉考試相類似。(以上為轉貼)
..........
明年(2016)政黨輪替後,教甄考題必然更重視台灣本土教育之議題。由今年課綱之爭議,可知道臺灣史研究人才相當缺乏,臺灣教育史就更不用說了!筆者忝列為國內極少數研究臺灣教育史出身者,師承臺灣史權威林衡道教授(林本源後裔)對此一議題之關注,更為責無旁貸。~參見《清代臺灣書院之研究》許世穎,民國 84 學年,台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創所所長:吳清山嫡系子弟)
.
本研究三大主要發現為(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許世穎):1.經本研究考證發現,臺灣書院先後成立的數目增六十三所。
2.中華文化透過書院的管道,源源輸入臺灣,清代臺灣的教育重心是書院,不是官方儒學。
3.經由長者、耆宿口述得知當日本軍隊登陸臺灣時,各地揭竿起義,均由書院整合,彰化的白沙書院便曾是臺灣中部的抗日本部,因此書院對民族主義的啟迪,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
書院三大事業 3 項教育精神:講學、藏書及供祀是其三大事業。書院之設立,是將以往私人講學形成有組織的教育機構,由山長主之,另有副山長、講書、說書、堂講、齋長或助教等職事助之。其經費主要來自私人捐撥或官撥之田產,或官捐之俸祿。書院所授內容,仍以儒家經典為主,理學家著重四書,呂東萊等重史學。教學方法,有講演、講會、高第相授及自學等。書院教育,頗重學生人格陶冶,朱熹所訂〔白鹿洞學規〕參見「白鹿洞書院揭示」,為後世採用。書院教育之主要精神有三:(1)摒除功利思想,為學但求放心;(2)注重師生倫理關係;(3)注重自由講學。 以上摘自教育部
.
類似於朱熹與陸九淵的鵝湖之辯,羅傑斯與史金納1956年在明尼蘇達大學作了一場長達 9 小時的辯論。許世穎 Dewey 認為兩人主張是分立在不同層次上,但基本的人性關懷卻是並無二致。誠如佛洛依德所言:心理分析在本質上乃是一種透過愛的治療
..........
我願意和他結伴去走那趟驚險的自我探索之旅~~
走進久被埋藏的恐懼和怨恨中;
也走進那從未有機會流露的愛意之中。
.
~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創始人、影響力「排名第一」20 世紀心理學家:羅傑斯《成為一個人》左岸文化,78 頁
.........
開始時是這個男人一直追求她,就像一般故事中的情節,當女人越陷越深時,男人突然踩煞車,不再對關係主動,後來變成都是由女人主動,而男人毫不在意,反而嫌女人很煩,不希望女人主動和他聯絡,甚至希望退回朋友的關係。
.
~ 呂佳珍(心理治療師)
...........
為什麼在一起需要兩個人同意
.
分手卻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