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0

芬蘭 2020 新教綱【主題式教學(四大特點)教室應該不一樣】芬蘭教育成功祕訣是什麼?

教甄口試 108 最新話題:芬蘭 2020 新教綱【主題式教學(四大特點)教室應該不一樣】芬蘭,是世界公認的教育強國,成功祕訣是什麼?2016年芬蘭公布新教綱方向,提倡「主題式學習法」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統填鴨式、單一學科的學習方式已經過時,愈來愈多教育工作者嘗試打破學科框架,重新設計跨領域教案,教改先驅國芬蘭宣布在2020年之前,將全面以主題式教學取代傳統的分科授課。在台灣,「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教學」計畫,獲得七所小學熱烈迴響,這個計畫最想實驗的是,在有教科書、教學進度、每週訂有明確上課時數的種種限制下,如何讓師生們體驗這種全新學習方式?調課、備課過程也許繁瑣費心,然而成果令人興奮,從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獲得新啟發、學生找回自主學習動機,連家長的反應也超乎預期,相信這是有效學習的良好途徑。這次「教室應該不一樣」的教育計畫,綜合了主題式教學的四大特點:
第一,跨領域學習,不著重單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學科。以新北市龜山國小的「筷藝生活」為例,其中融合國語,包括閱讀筷子相關的故事和寫詩、數學中的槓桿原理、包裝與海報等美術設計、認識森林與木頭質料的自然、了解筷子文化與禮儀的社會與工藝等多項領域。士東國小「獨一無二的標誌」,目標是設計學校的校徽,同時結合五年級的國語課文「引人注目的Google標誌」,蒐集相關資料的電腦資訊,設計與製作的藝文美術,和作品發表的綜合生活和口語表達。
第二,結合各科老師合作參與。主題課程有相關性,因此各科老師們不能只是單打獨鬥,需要更多的討論與整合。這次的教學專案進行前,每個學校的老師與行政人員都經過多次討論,共同腦力激盪。以清江國小的主題「我是畢卡索」為例,原本偏向藝術教育,經過自然、美術、資訊老師的討論,讓自然老師介紹達文西,既是藝術也是科學家,讓孩子有更多的聯結。老師們還自組LINE群組,隨時丟出新的想法,進行討論,交換授課心得。此次自行設計主題課程的士東國小,由校長林玫伶主持,連同教務主任、教學組長、導師和科任老師召開三、四次會議,並個別與老師討論互動,而老師之間也常聯繫,共同分享課程。
第三,學生共同合作的機會多過競爭與比較,團隊合作更重要。
主題式學習的成果大都透過分組完成,小組成員們需要不斷討論、思考,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團隊合作」是很多小朋友認為最重要的學習。
關渡國小的學生分享,獨木舟最困難的部分是裁切和測量,如果出錯,不可能重來,所以大家都特別小心。尤其「造舟之後,我們學到很多,平常比較愛玩的同學,現在變得很認真,平常比較安靜的,現在變得更主動,大家都有進步,這樣的感覺很棒!」龜山國小的老師,教導同學們要有「共好」的觀念,小組的成員裡,會的教不會的,年紀較大的照顧年紀小的學弟妹。
第四,發現孩子不同的天賦。
如果上課只有聽講、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不易被看見,成績好的學生也只知道念書,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更容易找到每個人的亮點。
例如造舟的難度較高,一開始,學生們不知道如何分工,但漸漸的,孩子發現各自在行的領域,有的人擅長鋸木頭,有的很會釘釘子,有的對色彩很敏感、能夠設計,有人雖然手作不好,但是國文造詣高,可以幫船取名字。
溫志榮回想,曾經帶領邊緣學生做獨木舟時,有個學生在看到船下水那一刻突然開始流淚,「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成功的經驗……,」他分享,能夠獨立完成獨木舟,讓他很有成就感,這是他從未有過的經驗,永難忘懷。
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每個人不同的角色,正如關渡國小其中一艘船的名字「黎明之星」,命名的學生形容,「每顆星星都代表著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發光發熱的一天。」
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於主題式教學給予肯定,他在接受《未來Family》專訪時表示,「跨領域的主題統整學習機會,對孩子來講可做更好的運用。我們都相信,原來分科所學比較分離破碎,主題統整在應用上可以有更好的體驗。」他認為,在學期中,不管是一個月或一週的,跨學科以主題方式上課,是很好的統整學習。在過程中還有團隊合作,也是培養孩子的能力之一。
體制外的學校如宜蘭華德福已經運用主題式教學好多年,也有不錯的成果。董事長嚴長壽非常認同「主題式教學」,他認為,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老師之間跨領域橫向整合,但它必須經過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切磋整合後,才能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尤其是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整合與應用資料,成為關鍵。(摘自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