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受壓迫者教育學》2016年教師檢定將「提問式教育」和「囤積式教育」納入考題

今年(2016)教師檢定考便將「提問式教育」和「囤積式教育」概念納入考題
涵越:致我敬愛的教育學家弗雷勒(P. Freire)──關於台灣教師檢定考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先生您好:之前有幸在研究所的課程中閱讀您的著作《受壓迫者教育學》,初次拿到這本書時,便被簡介所吸引:一位動搖國本的巴西教育工作者,為了解放受壓迫者,而被當時巴西的軍事政權驅逐出境!讀完之後,像是被您搖醒般,告訴我別再天真了,教育根本就無法中立、無法獨立於政治之外,而傳統的教育,常是維護現有政治體制,並為既得利益者服務。
所以,您反對消滅思考、死記知識的「囤積式教育」、標準化課程與測驗,提倡「提問式教育」,使師生間平等對話與批判,提倡一種讓教師同時是學生、學生也同時是教師的民主模式。我為此深受啟發,便繼續閱讀您其他的相關著作,並且將您的理念努力實踐於課堂之中。
也許是因為今年關於您的研究中心將於台灣設立據點,所以今年教師檢定考中便將您的「提問式教育」和「囤積式教育」概念納入考題之中。雖然檢定考的題目已較往年傾向應用且較少偏見了,但令人感慨的是,大多數的題型與考試方式──不得攜帶任何參考資料,且多以背誦題為主──依然只想篩選出「囤積式」的教師。
例如,要求寫出某理論學者的概念並加以解釋、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目標與願景,以及選出不是「國畫四君子」的詩句等等。所以,應試者得先幸運地在幾乎毫無範圍的教育或國學知識中遇到或猜中這些內容並且熟記,然後再依樣產出或下判斷。現在已經是行動學習的時代,為何對於未來教師的考試形式依舊不變?這樣的時代,早就應該不必再耗費腦容量,記憶那些只需翻查或上網便可得知的資訊,而是邁向更高層次的應用。
再者,教育學者投入大半輩子也只擅長少數領域,卻要考者在相對甚短的時間內從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教育政策、乃至諮商輔導原理等百家論述無一不通曉,無一不熟記?不知是出題者太看得起國民教師的腦容量,還是還處於皮亞傑(Jean Piaget,與你同時代的瑞士心理學家)所提出的認知發展中的自我中心階段──認為這是2-7歲的認知方式?
最後,應該算是跟您同時期的學者布魯姆(Benjamin Bloom)與他的弟子,提出「認知領域教學目標」,也表示記憶是認知目標中最低階的。難道檢定考的出題者認為未來台灣的國民教師最需要,就是最低階的認知能力?今年才剛考出的「教育原理與制度」第34題,不是才說要培育出具創新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新時代良師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想要「囤積式教育」的教書匠,繼續填鴨世世代代的學生,產出「順民」?徒具記憶而沒有思考能力,又如何有創新力呢?
核對完答案應屬通過、絕非因考不好而無理發洩的、希望您能顯靈指導一下我國教育的準教師敬上(作者為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科學所畢業、曾在國高中兼課過的準教師)
關鍵字: 教師檢定 考試 填鴨式教育 中小學教育(摘自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