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客體關係理論 8 大專有名詞

客體關係理論 8 大專有名詞
1.客體(object) : 是與主體(subject) 相對應的概念, 指某個體的意願、情感、行為所指向的人。
.
2.部分客體(Part object) : 初生的嬰兒只能根據他所體驗到的客體的「好」或「壞」來代表這個客體, 此時, 他所體驗到的只是客體的部分特徵, 故稱之為部分客體。   
.
3.完整客體(whole object) : 當嬰兒能夠同時體驗到客體既能給他帶來滿足, 又會使其受到挫折等多面性時, 他是將客體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在體驗, 這就是所謂完整客體。   

4.過渡性客體( t ransitional object) : 這是Winncott 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當嬰兒意識到與母親的非共生性以後, 為緩解由此引起的對現實的焦慮與孤獨感而創造出的一個部分主觀取向、部分現實取向的過渡性情景。最典型的過渡性客體有柔軟的毯子、玩具, 甚至入睡前的某種特定的物品或聲音等。   
.
5.客體表象(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 : 是指客體在個體內部精神世界的反映。個體體驗到的客體與現實環境中的的真實客體往往並不完全吻合。決定個體對該客體的內在感受和現實關係的是這個內在的客體表象。
.
6.自我表象( self represen tation) : 是指個體與客體相處時, 有關自我的精神表達。這種自我表象可影響個體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在現實中如何發展或處理與他人和環境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 嬰兒在早期與客體是處於一種共生的狀態, 不能區別他與客體之間的差異。此時, 他的自我表象實際上是自我與客體的混合表象。隨著年齡的增長, 以及與客體的不斷接觸, 嬰兒逐漸可以將自我與客體分開, 區別出我與非我、自我表象與客體表象。   
.
7.分離( splitting) : 它同時包含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和防禦過程雙重含義。從正常的心理發展層面來講, 分離意味著嬰兒可以借此機制來處理那些對他而言仍顯得混亂而不連貫的早期生活體驗。從防禦的層面來講, 當嬰兒尚無力將他對客體的體驗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客體經驗時, 分離機制可以幫助他在愛恨交織的矛盾情感中選擇性地保留一種情感體驗而避免焦慮, 從而形成所謂部分客體表象。
.
8.共生(symbiosis) : 這是Mahler 從生物學中借來的一個概念, 在此是指嬰兒對與母親處於一種未分化的融和狀態的內在精神體驗。(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