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

家庭教育(物慾一代傳一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家庭教育【物慾一代傳一代】商業社會,常要讓人感到匱乏,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有匱乏才有消費,這是很多論述背後的目的,這不見得就是罪惡,這只是我們這個社會運作的基本方式。可是,要有強健的心靈,我們才能抵禦外界的聲音—那些要用外在定義內在的聲音,那些要引起我們感覺匱乏恐慌的聲音。
怕就怕在,自己的心靈沒去建設,涵養不夠,沒辦法透過內在活動來感覺滿足。所以一直縱情於聲光消費,腦波弱的,就一直被腦波強的一方催眠洗腦。其實平平凡凡也能感覺幸福,幸福不必然等於擁有。或者換個方式說,平平凡凡更能接近幸福,「需要的」不缺,「想要的」節制,簡單少煩惱。這種狀況下,我們常能擁有最寶貴的「時間」,而不是總被生活奴役,時間都要拿來換成物質。
父母如何建設自己的心靈,會影響孩子的心靈豐厚程度。能貢獻什麼,比能擁有什麼更重要,父母是這樣想的嗎?還是只停留在覺得有道理,但實際的行為又是另外一回事呢?物慾這種事,也可以一代傳一代的。(臨床心理師洪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