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3

失控的逐底社會》2018.11.新書/山田昌弘/描寫一種日本社會現象.多數人恐將成為輸家

在中產階級生活的假象中,多數人恐將成為輸家 2018.11.新書《失控的逐底社會》(山田昌弘)描寫的是一種日本社會現象:300萬人表面上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實際上卻正逐漸靠往社會底層。而這些人的共同特徵大都是失業或非正職,而且維持單身、與父母同住,但生活仍維持在中產階級的品質。這幾項特徵是不是有點耳熟,好像在你我身邊也很常聽見?因為,日本這個「逐底社會」的現象,已漸漸在臺灣醞釀發酵。逐底社會的本質,其實就是原本單一的社會結構與家庭模式,慢慢走向多樣化。經濟上,全球皆遭逢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僱傭關係上,非正式僱用正快速取代正式僱用。原本隸屬中產階級的工作內容,逐漸被更方便的應用程式以及人工智慧取代,中產階級開始往社會底層滑動。
.
過去的家庭模式,基本上就是儒家的父系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男性負責賺錢養全家、女性負責處理所有家務事。換言之,女人都想嫁個可以養自己的老公,男人則是得很會賺錢,才能娶到老婆。因此,當穩定高薪的中產階級工作開始變少、消失的時候,就造成女人不想嫁、男人娶不了。對於這些錢賺得不夠多、又過著富裕童年的單身者而言,最佳的「選擇」當然不是自己搬出去住,而是繼續跟父母同住。總歸一句,就是薪資不到中產階級水準,但在與父母同住、大幅減少租屋成本等生活支出的假象下,這群人的物質生活仍撐在偏高的水平。長期而言,在這場人生總收入與總支出的對抗戰中,多數人恐將成為輸家。
.
作者山田昌弘最後根據社會制度面給出改革的建議,然而,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不該奢望經濟恢復之前的情況,或者政治的大幅改革。到底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就是「量入為出」。將未來所有可能風險帶來的成本,都盡可能的計算在內,善加運用保險與存款的防禦效果。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買房,那麼房價不宜超過總收入的三成。在全球性的貨幣寬鬆政策(按:全球金融危機後,在零利率底限的限制下,若干先進國家央行實施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以激勵經濟)即將結束的現在,量入為出的重要性,勢必會越來越高。這本書對於此刻的臺灣而言,我認為是一記警鐘。所有太過樂觀、忽視風險的人,都應該更謹慎的看待自己的未來。自由很好,但千萬不要被眼前的自由欺騙,而讓自己掉入「逐底」的陷阱中。(摘自:黃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