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岸?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不論網路或實體)
因為你會得到跟大多數人相同的資訊,口委一聽就覺得了無新意
............
我認命,但我不能認輸
面對許許多多人看不起
反而激發我上岸的勇氣
只有我能定義自己是誰
............
我認命,但我不能認輸
面對許許多多人看不起
反而激發我上岸的勇氣
只有我能定義自己是誰
...............
教甄口試 108 考古題【社會交換理論 6 大基本命題】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在社會學界和社會心理學領域萌芽、發展,是相當晚近的學派,其理論創始者是Harvard的George C.Homans,交換理論學派同樣建立在反對功能學派的基礎上,其來由便是質疑自早期社會學者 Comte,Spencer,Durkheim 以降至功能論的出現,其中不斷強調的社會體系的秩序以及社會變遷是否過於虛無;交換論派的學者認為,既然工業革命的重心是經濟,那以商業、經濟行為來探討人類日常生活是合理且可行的。
交換理論也被認為較適用於人類學研究初民社會中,人類的交換行為;而行為心理學則被視為影響社會交換理論較深的一派理論,其理論強調人類行為可因環境的改變,而隨之改變,重點在於個人的動機才是真正決定個人行為的主要因素;三則是經濟學也同樣被認為是交換理論中,人類如何以理性選擇來決定其行為的基礎。
總而言之,社會交換理論是綜合了經濟學、行為心理學、人類學,而將人與人間的互動視為一種計算得失的理性行為。
【演繹交換論】何門史(Homans)認為社會學真正的研究對象是人,而不是社會結構或變遷,於是他將研究重新拉回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上,也就是交換的本質上,來發展出演繹交換論。
其理論的【六大基本命題】如下:
一、 成功命題
「在一人所做過的行為裡,若某一特定行為經常換得報酬,則該行為就會一直出現。」
二、 刺激命題
「若在過去某一刺激情形曾經帶來報酬,則現下的情形越類似過往所發生的情況,人仍會做出過去所做出的決定」
三、 價值命題
「如果一個行動所帶來的收穫對一個人越有價值,則該人越會執行相同之行動」
四、 飽和命題
「若某一報酬於過去一段特定時間內常被取得,則該報酬對於該人的價值越低」
五、 攻擊-贊同命題
「如果某人常受到不公平待遇,則越有可能展現出憤怒的情緒」
六、 理性命題
「當一個人挑選可能應用的方法時,他會選擇一種成本較低以及較有可能達成該目標的方法」
~ 轉貼(參見: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2:蔡文輝。社會學理論。三民書局。2.許世穎【教甄自介】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