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很多高談薩提爾的網紅講師,並非心輔專業背景,教甄考生宜審慎分辨。準備考試時間已很有限,還跟錯人被誤導,豈不冤枉!以下摘自心靈工坊 2019.6.初版【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其實除了薩提爾外,近代亦有其他學派,例如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Minuchin, 1996; 2014)或後現代主義治療師安德森(Anderson, 1997)曾指出治療師運用自我的重要意義。但薩提爾在本書中,不僅僅傳達這個理念,將其精神前後貫穿在每個篇章中,還由她與家庭互動過程的親身經歷,詳實記載其心路歷程和獨到隽永的見解。
她將治療師運用自我以樂器為隱喻,治療師個人的完整性、自我觀照、專業勝任能力、愛與慈悲,和一致性的程度,決定了他是否能精準地聆聽和理解來訪者,並與來訪者演奏出美麗和豐富的樂章。她強調治療師這個人本身才是治療效果的關鍵,他要能在治療歷程中,允許自己清晰呈現和接觸自我、允許自己檢視所持有的觀點、並且允許自己分享這些內在經歷。她認為雖然學習理論和技術是重要的,但要在完全人性化的脈絡中使用這些工具,才能充分展現其豐富的療效。
薩提爾在本書分享她發展家庭治療的歷史背景,她如何脫離主流的精神分析,由個別治療進入家庭治療的脈絡,在當時這可說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徑,但她仍然追隨她心中真實的聲音。在一九五一年她會見第一個家庭,觀察到家庭系統中的雙重訊息,她視症狀為家庭系統功能不良的表徵,並接下來逐步發展各種重要的工具,包括家庭事件編年史、自我環、幽默、隱喻、歷程式提問、溝通姿態和雕塑等,協助家庭由封閉轉向開放健康的系統,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一致性對話,推動每位家庭成員發展高自我價值。隨著與更多家庭的接觸,她即更加確定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在此模式的重要性,那是一個人內在力量的來源、是改變的指標、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石。
我佩服薩提爾在會見一位來訪者或家庭時,尊重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是生命力的展現。她去接觸每個人真實的自我,並且強調除非人們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否則無法發生改變,而這正是治療師關鍵性的任務。在與來訪者相遇的時刻,她鼓勵治療師帶著對界線的尊重,運用身體、皮膚、觸碰、眼神和自己所有的感官來接觸來訪者,並經由這些能量的流動與他們連結。
她示範了治療師帶著愛的接觸會帶來信任,有了信任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她說:
當我伸向你的手時,你也把手伸向我,我感受到一種連結。在那一刻,我正在看著你,接觸到你皮膚的感覺和我皮膚的感覺;在那一刻,這個世界除了你和我,沒有其他人。值此特別的時刻,你接收到我的全神貫注;你可以感受到,我所連結的是你這整個人,而我也覺得把自己整個人完全給予你,這時候並伴隨著微笑,我的微笑在向你和你生命的展現「問好」,這個體驗使我感覺我與另一個生命可以有連結。(第131頁)
我非常喜歡薩提爾所強調的這種與來訪者生命的相遇,在某種意義上,代表治療師與來訪者彼此自我相互的認可、和生命存在之間的共鳴。
讀者會發現,薩提爾在家庭治療中一直會把焦點放在健康和正向的可能性上,她通常會詢問家中每個成員一個問題:「來到這裡,你希望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問「你們的問題是什麼?」她將治療歷程視為是人類連結的經驗,也是人們發現自我的成長歷程,在此旅程中會創造出我自己和其他生命一起的冒險和探索,透過這個心靈之旅,人們感受到更多活力、關愛、信心、希望、創造性,並因此看到新的可能性,讓彼此在家庭中重新相互靠近。
文稿中她提到,每次會談她都盡可能為家庭成員,帶來一個可以看出去的窗口或一扇門,讓他們對自己感覺更自在、有能力,能夠發揮創意與其他家庭成員協力合作,建設性地解決困難。這就是薩提爾模式所強調,治療師處理的是人際互動歷程中的應對方式,而非聚焦在問題解決上。她相信治療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必須致力於開啟來訪者的療癒潛能,否則不會有實質的改變發生。而開啟的途徑是透過治療師深層自我與來訪者深層自我的交會,在這個發生的時刻,會創造一個接觸真實自己、表達脆弱、允許改變發生的情境,因而為來訪者在靈性層次帶來觸動和轉化。
當治療師帶領來訪者進入靈性的生命能量、發現其內在資源時,治療師本人的一致性是最不可或缺的要件,即治療師內在是安詳自在、踏實和諧的,由內往外散發出他獨特的仁慈、愛心、接納、希望、坦誠、真實,使得來訪者在這樣的能量中,感到安全和信任願意開放自己,並產生更多冒險進入未知的勇氣。
薩提爾提醒治療師要努力覺察自己,使肢體與語言訊息之間沒有矛盾,言行一致不帶評價,否則來訪者立即會因為治療師的不一致而產生否認、防衛和懷疑。治療師與自己的生命力連結,體驗自己是完整獨立的個人,內在有高自我價值感,存在著安全感與力量,而能全神專注關懷來訪者,這樣的一致性會提升來訪者的信任感,是治療師與來訪者建立穩固安全治療同盟的基礎,也是來訪者心靈和關係療癒的關鍵。薩提爾說:
當我能接觸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和我所聽到看到的,我就是在朝向成為一個更加整合的人在成長。我愈一致、愈完整,就愈有能力與另一個人接觸。(第157 頁)
在家庭治療歷程分享中,她相信治療關係是一個親密的體驗,為了成長和改變,來訪者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去開放真實地面對自己,這種開放有時會使他們感覺脆弱且容易受到傷害。當他們在治療中覺得脆弱時,就需要被保護,因此治療師的責任和專業倫理是去創造一種讓來訪者感到安全、免於受傷害的治療氛圍。這需要治療師對自己的狀態保持敏感的覺察,同時也要隨時謹慎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
本書中薩提爾都前後貫穿以上這些想法,重點在於當治療師全然運用自己,與自己生命力連結,同時與每個家庭完全同在時,即更容易推進治療,去到想去的深度,同時仍然尊重每位來訪者的獨特性、脆弱、選擇、權力和生命的神聖性。來訪者在治療師所示範的這種一致性中,即開始願意看見和解除個人的保護機制,脫下防衛盔甲,重建對話橋樑,使家庭關係產生新的平衡。
在此過程中對治療師而言,運用自我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觀察與評估家庭每位成員和他們之間的互動時,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所聽、所看、所思、所感,還要常去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對此家庭產生何種影響。因此在治療期間,治療師會內在、外在進進出出,並在會談中與來訪者共創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治療師可以在自己的專業知能和覺察個人內在經驗之間,達到微妙細緻的平衡,他能安住於自己的內在,同時發揮專業判斷做最好的介入,穩定自如地貼近跟隨治療歷程,但仍然可以掌握治療過程的主導權。
在薩提爾的分享中,可發現家庭治療最困難的地方,還包括治療師要同時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工作,這種「同時性」的能力,需要治療師隨著時間和經驗發展才能產生。他既能夠置身於整個家庭系統之中,又置身於此之外;他要與家庭成員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才可以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觀察到家庭的互動和溝通模式;他還要能敏銳地覺察和理解自己身處這個家庭系統時,他個人的身體和內在經驗,並可與之分享。此時,治療師所面對的是每位家庭成員的個人系統、人際間的家庭系統、跨代的原生家庭系統,這些系統接受到文化社會的浸潤而帶來更多複雜的差異性,這些都是我們看到薩提爾在家庭治療歷程中,同時都會考量的多元面向。
由本書的治療歷程可知家庭治療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可以是教育者、聆聽者、翻譯者、觀察者、嚮導、照相機、性別角色的示範者、溝通典範,和連結者等。治療師需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不是全能的專家知道所有的答案,也不是法官判定誰對誰錯,他可以摘下專業光環的帽子,表現出與來訪者共同擁有的人性面。他可以與來訪者一起冒險,表達當下對不清楚的狀況的疑惑。他願意信任內在的判斷和直覺,並且隨時與來訪者澄清和確認。
我在本書中所學到的重要功課,是當治療師能真實接觸核心自我、內在經驗、所有想法、和所有感官知覺時,他即成長為一個整合的自我。治療師越能一致性、越完整,即越能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而這正是家庭治療產生成效的基本要件,也是我們在本書中所看到的精華。薩提爾相信人們已經擁有成長所需的資源,治療師的任務是讓來訪者運用他們自身的資源,在適當時機使用適切的工具,協助他們達成正向積極的治療目標。
家庭工作是治療師與家庭共創新局面的歷程,她比喻如同編製一條新的掛毯,從使用過的毯子中抽出舊線,加上新的線,捨棄不合時宜的線,然後共同創作編織一幅新的設計款式。無論來訪者顯示的難題為何,薩提爾始終都對每個人的靈魂深深的欣賞,帶著尊重和好奇,相信每個人都是個奇蹟,生命的本質已然尊貴美好。本書呈現她的治療工作始終如一地展現出這些信念,並讓我們因此見證當一個人的生命力在愛、慈悲、涵容和接納的沃土中被滋養和發展時,就自然會綻放出美麗璀璨的生命之花。
她將治療師運用自我以樂器為隱喻,治療師個人的完整性、自我觀照、專業勝任能力、愛與慈悲,和一致性的程度,決定了他是否能精準地聆聽和理解來訪者,並與來訪者演奏出美麗和豐富的樂章。她強調治療師這個人本身才是治療效果的關鍵,他要能在治療歷程中,允許自己清晰呈現和接觸自我、允許自己檢視所持有的觀點、並且允許自己分享這些內在經歷。她認為雖然學習理論和技術是重要的,但要在完全人性化的脈絡中使用這些工具,才能充分展現其豐富的療效。
薩提爾在本書分享她發展家庭治療的歷史背景,她如何脫離主流的精神分析,由個別治療進入家庭治療的脈絡,在當時這可說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徑,但她仍然追隨她心中真實的聲音。在一九五一年她會見第一個家庭,觀察到家庭系統中的雙重訊息,她視症狀為家庭系統功能不良的表徵,並接下來逐步發展各種重要的工具,包括家庭事件編年史、自我環、幽默、隱喻、歷程式提問、溝通姿態和雕塑等,協助家庭由封閉轉向開放健康的系統,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一致性對話,推動每位家庭成員發展高自我價值。隨著與更多家庭的接觸,她即更加確定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在此模式的重要性,那是一個人內在力量的來源、是改變的指標、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石。
我佩服薩提爾在會見一位來訪者或家庭時,尊重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是生命力的展現。她去接觸每個人真實的自我,並且強調除非人們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否則無法發生改變,而這正是治療師關鍵性的任務。在與來訪者相遇的時刻,她鼓勵治療師帶著對界線的尊重,運用身體、皮膚、觸碰、眼神和自己所有的感官來接觸來訪者,並經由這些能量的流動與他們連結。
她示範了治療師帶著愛的接觸會帶來信任,有了信任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她說:
當我伸向你的手時,你也把手伸向我,我感受到一種連結。在那一刻,我正在看著你,接觸到你皮膚的感覺和我皮膚的感覺;在那一刻,這個世界除了你和我,沒有其他人。值此特別的時刻,你接收到我的全神貫注;你可以感受到,我所連結的是你這整個人,而我也覺得把自己整個人完全給予你,這時候並伴隨著微笑,我的微笑在向你和你生命的展現「問好」,這個體驗使我感覺我與另一個生命可以有連結。(第131頁)
我非常喜歡薩提爾所強調的這種與來訪者生命的相遇,在某種意義上,代表治療師與來訪者彼此自我相互的認可、和生命存在之間的共鳴。
讀者會發現,薩提爾在家庭治療中一直會把焦點放在健康和正向的可能性上,她通常會詢問家中每個成員一個問題:「來到這裡,你希望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問「你們的問題是什麼?」她將治療歷程視為是人類連結的經驗,也是人們發現自我的成長歷程,在此旅程中會創造出我自己和其他生命一起的冒險和探索,透過這個心靈之旅,人們感受到更多活力、關愛、信心、希望、創造性,並因此看到新的可能性,讓彼此在家庭中重新相互靠近。
文稿中她提到,每次會談她都盡可能為家庭成員,帶來一個可以看出去的窗口或一扇門,讓他們對自己感覺更自在、有能力,能夠發揮創意與其他家庭成員協力合作,建設性地解決困難。這就是薩提爾模式所強調,治療師處理的是人際互動歷程中的應對方式,而非聚焦在問題解決上。她相信治療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必須致力於開啟來訪者的療癒潛能,否則不會有實質的改變發生。而開啟的途徑是透過治療師深層自我與來訪者深層自我的交會,在這個發生的時刻,會創造一個接觸真實自己、表達脆弱、允許改變發生的情境,因而為來訪者在靈性層次帶來觸動和轉化。
當治療師帶領來訪者進入靈性的生命能量、發現其內在資源時,治療師本人的一致性是最不可或缺的要件,即治療師內在是安詳自在、踏實和諧的,由內往外散發出他獨特的仁慈、愛心、接納、希望、坦誠、真實,使得來訪者在這樣的能量中,感到安全和信任願意開放自己,並產生更多冒險進入未知的勇氣。
薩提爾提醒治療師要努力覺察自己,使肢體與語言訊息之間沒有矛盾,言行一致不帶評價,否則來訪者立即會因為治療師的不一致而產生否認、防衛和懷疑。治療師與自己的生命力連結,體驗自己是完整獨立的個人,內在有高自我價值感,存在著安全感與力量,而能全神專注關懷來訪者,這樣的一致性會提升來訪者的信任感,是治療師與來訪者建立穩固安全治療同盟的基礎,也是來訪者心靈和關係療癒的關鍵。薩提爾說:
當我能接觸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和我所聽到看到的,我就是在朝向成為一個更加整合的人在成長。我愈一致、愈完整,就愈有能力與另一個人接觸。(第157 頁)
在家庭治療歷程分享中,她相信治療關係是一個親密的體驗,為了成長和改變,來訪者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去開放真實地面對自己,這種開放有時會使他們感覺脆弱且容易受到傷害。當他們在治療中覺得脆弱時,就需要被保護,因此治療師的責任和專業倫理是去創造一種讓來訪者感到安全、免於受傷害的治療氛圍。這需要治療師對自己的狀態保持敏感的覺察,同時也要隨時謹慎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
本書中薩提爾都前後貫穿以上這些想法,重點在於當治療師全然運用自己,與自己生命力連結,同時與每個家庭完全同在時,即更容易推進治療,去到想去的深度,同時仍然尊重每位來訪者的獨特性、脆弱、選擇、權力和生命的神聖性。來訪者在治療師所示範的這種一致性中,即開始願意看見和解除個人的保護機制,脫下防衛盔甲,重建對話橋樑,使家庭關係產生新的平衡。
在此過程中對治療師而言,運用自我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觀察與評估家庭每位成員和他們之間的互動時,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所聽、所看、所思、所感,還要常去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對此家庭產生何種影響。因此在治療期間,治療師會內在、外在進進出出,並在會談中與來訪者共創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治療師可以在自己的專業知能和覺察個人內在經驗之間,達到微妙細緻的平衡,他能安住於自己的內在,同時發揮專業判斷做最好的介入,穩定自如地貼近跟隨治療歷程,但仍然可以掌握治療過程的主導權。
在薩提爾的分享中,可發現家庭治療最困難的地方,還包括治療師要同時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工作,這種「同時性」的能力,需要治療師隨著時間和經驗發展才能產生。他既能夠置身於整個家庭系統之中,又置身於此之外;他要與家庭成員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才可以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觀察到家庭的互動和溝通模式;他還要能敏銳地覺察和理解自己身處這個家庭系統時,他個人的身體和內在經驗,並可與之分享。此時,治療師所面對的是每位家庭成員的個人系統、人際間的家庭系統、跨代的原生家庭系統,這些系統接受到文化社會的浸潤而帶來更多複雜的差異性,這些都是我們看到薩提爾在家庭治療歷程中,同時都會考量的多元面向。
由本書的治療歷程可知家庭治療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可以是教育者、聆聽者、翻譯者、觀察者、嚮導、照相機、性別角色的示範者、溝通典範,和連結者等。治療師需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不是全能的專家知道所有的答案,也不是法官判定誰對誰錯,他可以摘下專業光環的帽子,表現出與來訪者共同擁有的人性面。他可以與來訪者一起冒險,表達當下對不清楚的狀況的疑惑。他願意信任內在的判斷和直覺,並且隨時與來訪者澄清和確認。
我在本書中所學到的重要功課,是當治療師能真實接觸核心自我、內在經驗、所有想法、和所有感官知覺時,他即成長為一個整合的自我。治療師越能一致性、越完整,即越能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而這正是家庭治療產生成效的基本要件,也是我們在本書中所看到的精華。薩提爾相信人們已經擁有成長所需的資源,治療師的任務是讓來訪者運用他們自身的資源,在適當時機使用適切的工具,協助他們達成正向積極的治療目標。
家庭工作是治療師與家庭共創新局面的歷程,她比喻如同編製一條新的掛毯,從使用過的毯子中抽出舊線,加上新的線,捨棄不合時宜的線,然後共同創作編織一幅新的設計款式。無論來訪者顯示的難題為何,薩提爾始終都對每個人的靈魂深深的欣賞,帶著尊重和好奇,相信每個人都是個奇蹟,生命的本質已然尊貴美好。本書呈現她的治療工作始終如一地展現出這些信念,並讓我們因此見證當一個人的生命力在愛、慈悲、涵容和接納的沃土中被滋養和發展時,就自然會綻放出美麗璀璨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