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受傷的醫者》病人之所以能改變,其主要的作用並非治療師,而是他本身已具有改變的潛能與意願。
心理治療與教育很類似,都是在幫助他人體會、開展他原有的良知良能。(誠如歐文亞隆所說的:「心理治療與教育,只有一線之隔。」摘自《生命的意義》)
佛洛依德「週三心理學會」:成員並無特定的方向,只是每個人各自外出探索,尋思所見,然後回來分享心得,互相印證。
能夠有機會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與經驗講出來,並且在討論之間得到進一步的整理與釐清,的確是很難得的,因此這個討論會幾年下來對每個成員都很有助益。許世穎心理學書院/粉絲團
以下摘自海苔熊:電影《擺渡人》,描述主角陳末在失去摯愛之後,開設一間酒吧,兼職「渡人」過情海的歷程。等等!好像哪裡怪怪der
陳末,一個 #沒有明天的人,如何「擺渡」別人,陪他們從情傷裡看見明天?
其實,從古至今每一個擺渡人,自己都是「受傷的人」。
在希臘神話《myth of Asklepios》裡面,艾司克拉庇斯(Asklepios)是一位醫神,手持蛇杖,傳說中「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是他的後裔啦!手中的「蛇與杖」一直到現在都還被當做醫療與衛生的象徵符號(不信你去看衛福部mark)。
雖貴為醫神,艾司克拉庇斯的身世卻比9527還淒慘,他是非婚生之子,他母親柯蘿妮絲(Coronis)雖然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老婆,她卻和另一個男人艾斯克斯(Ishys)外遇懷下他,柯蘿妮絲也因為這樣被阿波羅下令燒死(貴希臘神話圈真亂阿,很適合台劇《希臘霹靂火》之類的......)。
不過,燒到一半的時候,阿波羅反悔了,救出了柯蘿妮絲肚裡的艾司克拉庇斯,並命令半人半馬的凱戎(Chiron)將他撫養長大。爾後,他與出身低賤的凱戎居住在地洞裡(該地被視為通往黑暗世界的入口),但凱戎將所會的醫術都交予艾司克拉庇斯。
他們都負著「傷」,卻也治癒了很多人。現在讓我們把鏡頭轉到童話,也會看到類似的「受傷的隱喻」。
-《糖果屋》的Hänsel與Gretel是貧窮伐木工人的小孩,家裡窮到後母想把他們丟到森林裡,他們卻也因為這樣開始了一段冒險之旅
-《灰姑娘》Cinderella父親過世之後就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直到他遇見了神仙教母與王子
-《醜小鴨》從小就被嘲笑和排擠,直到他離開池塘到了結冰的湖泊之後,獨自度過寒冬,才發現自己也是天鵝
-貴為公主的《美人魚》也犧牲了他美妙的歌聲,為的是換一雙腳來見他的王子……
-《美女與野獸》貝兒家道中落,她爸把她送給野獸
-《長髮公主》被囚禁在塔上,好不容易遇到王子卻又被拆散
-《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一根火柴見到了奶奶,卻也凍死了
許多的故事主角都很悲慘,不是醜,就是窮,不然就是孤兒,然後藉由捨去一些什麼,來獲得一些新的什麼,藉由某種象徵意義的死亡,來達到重生。
其實,幾乎所有的電影、故事、神話與童話都是從「缺陷」開始的,主人翁一定有些不可治癒的傷痛或匱乏(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物質的),這個匱乏讓他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走進森林、湖泊、異地、熟悉的酒吧、流浪探險、然後在顛沛裡死去一部分的自己(有時是殺死內在強勢的母親,有時是尋回那個一直不在的父親),並且找到更好的自己。
換個角度想,我們的傷與療癒是不可分離的,更精確地說是,那「傷」其實是一種引力,引來真正的「藥」。
陳末,一個 #沒有明天的人,如何「擺渡」別人,陪他們從情傷裡看見明天?
其實,從古至今每一個擺渡人,自己都是「受傷的人」。
在希臘神話《myth of Asklepios》裡面,艾司克拉庇斯(Asklepios)是一位醫神,手持蛇杖,傳說中「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是他的後裔啦!手中的「蛇與杖」一直到現在都還被當做醫療與衛生的象徵符號(不信你去看衛福部mark)。
雖貴為醫神,艾司克拉庇斯的身世卻比9527還淒慘,他是非婚生之子,他母親柯蘿妮絲(Coronis)雖然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老婆,她卻和另一個男人艾斯克斯(Ishys)外遇懷下他,柯蘿妮絲也因為這樣被阿波羅下令燒死(貴希臘神話圈真亂阿,很適合台劇《希臘霹靂火》之類的......)。
不過,燒到一半的時候,阿波羅反悔了,救出了柯蘿妮絲肚裡的艾司克拉庇斯,並命令半人半馬的凱戎(Chiron)將他撫養長大。爾後,他與出身低賤的凱戎居住在地洞裡(該地被視為通往黑暗世界的入口),但凱戎將所會的醫術都交予艾司克拉庇斯。
他們都負著「傷」,卻也治癒了很多人。現在讓我們把鏡頭轉到童話,也會看到類似的「受傷的隱喻」。
-《糖果屋》的Hänsel與Gretel是貧窮伐木工人的小孩,家裡窮到後母想把他們丟到森林裡,他們卻也因為這樣開始了一段冒險之旅
-《灰姑娘》Cinderella父親過世之後就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直到他遇見了神仙教母與王子
-《醜小鴨》從小就被嘲笑和排擠,直到他離開池塘到了結冰的湖泊之後,獨自度過寒冬,才發現自己也是天鵝
-貴為公主的《美人魚》也犧牲了他美妙的歌聲,為的是換一雙腳來見他的王子……
-《美女與野獸》貝兒家道中落,她爸把她送給野獸
-《長髮公主》被囚禁在塔上,好不容易遇到王子卻又被拆散
-《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一根火柴見到了奶奶,卻也凍死了
許多的故事主角都很悲慘,不是醜,就是窮,不然就是孤兒,然後藉由捨去一些什麼,來獲得一些新的什麼,藉由某種象徵意義的死亡,來達到重生。
其實,幾乎所有的電影、故事、神話與童話都是從「缺陷」開始的,主人翁一定有些不可治癒的傷痛或匱乏(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物質的),這個匱乏讓他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走進森林、湖泊、異地、熟悉的酒吧、流浪探險、然後在顛沛裡死去一部分的自己(有時是殺死內在強勢的母親,有時是尋回那個一直不在的父親),並且找到更好的自己。
換個角度想,我們的傷與療癒是不可分離的,更精確地說是,那「傷」其實是一種引力,引來真正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