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教甄口試【答題內容 4 大要點】評分的重點

想做一個快樂的人,就別試著取悅每一個人。~ 恐龍尤物(電影)
教甄口試【答題內容 4 大要點】這是評分的重點,以前我當考生的時候也會不知所措,但這次當過委員之後,如果我再來考一次,一定不會這麼慌張! (開玩笑的,我才不要再考一次,太恐怖!)
(1)看清楚題目,回答重點:很多考生都沒有看清楚題目的意思就開始回答,題目要問"流程",是指實際的處理方式,你卻一直在理論方面打轉,這不是答非所問嗎?分數當然不高!還有一題是"請把委員當成學生家長,跟他們解釋何謂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考生未把委員當成家長,立場不對就開始答題,需多加留意。不過我發現有的題意明明很簡單,但卻充滿陷阱,這就跟出題者的素養有關了,切記,當你不確定題目的意思時,請詢問委員你該回答哪一方面的重點,畢竟我也不想聽你口沫橫飛,卻文不對題。
(2)以實務印證理論:幾乎所有的題目你都可以把它跟你的實際教學經驗做結合,這樣的答題方法會讓人印象深刻,因為我們要招考的是有教學能力的老師,不是只會背理論的書呆子。比如問你"面對國中生早熟的男女關係,如何進行兩性教育",不要只在"兩性教育" 的字面做解釋,直接告訴我你曾經發生過什麼狀況?你怎麼處理? 或是你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融入兩性議題? 
有位考生答"講講音樂家的愛情故事,請學生討論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會怎麼解決",這就是很實際的教學方法。再舉一例,"面對被扭曲的人權價值觀,如何在校園進行人權教育",有個考生直接舉例手機的使用,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可以連絡緊急狀況,但在不適當的時機使用(上課中),卻會影響別的同學的受教權!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不要在字面空打轉。切記,委員要知道的是你怎麼敎,不是說文解字!
(3)將答案帶到自己的專業:當你是音樂專業時,不論回答人權、兩性、資訊等問題,都想辦法儘量牽扯到音樂方面(當然不要凹太硬),或在回答中透漏自己的經驗(例如有考生提到自己曾參加過國際音樂教育研討會),引導口試委員往此方向再度提問(所以我們問他國內外音樂教育最大的不同),找自己的長處發揮,會掌握更多的分數!
(4)調理清晰:首先將題目簡單重述,加深委員的印象,也可以為自己爭取一點點思考的時間。其實10分鐘真的很久,回答兩題綽綽有餘,所以不用很急的回答,想清楚在作答。如果可以分點論述當然最好,萬一沒辦法一下想到這麼多(看完題目馬上就開始考試,時間很緊迫),至少一邊說,一邊思考下一句要說啥,不要說來說去連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沒有重點,沒有調理,當然沒有分數。(以上部分內容摘自xin257的部落格)
.......
Emmy Hu【羅輯思維】其實我一開始聽的時候也覺得很有趣,還為之命名為商業勵志相聲(以前我也經常笑稱自己在商業週刊上班,任職商業勵志文學作家),不過因為自己是做財經新聞的,這種內容太低階了,對我沒有幫助,當然不會有收聽的習慣。既然羅胖選擇了大眾化的商業職場題材相聲路線,免不了就有非常媚俗的內容,而且其實大部分都是媚俗、宗教化的,更像在宣傳一種信仰,一種平凡人立即可食、看起來可口的信仰。
在暴富故事廣泛流傳的中國大地上,最需要羅胖的其實真的是文章中描述的那些底層男性,他們可能來自小縣城甚至農村,背負著要光耀門楣、轉變家庭命運的期待,所以他們很容易成為羅胖的信徒,在那些寫給大眾的生意經與工作信仰中尋求救贖。該怎麼說呢?【騙子與受騙者總是一組人馬】,這事似乎不能都怪羅胖,什麼事情一到中國大地總會變了樣;有些人真的受到鼓舞,有了好的結果,但更多的是光怪陸離。
其實我覺得中國跟台灣真的太不一樣了,台灣社會很小,而且規範,台灣人很容易在社會中找到軌道,缺點是你又很難逸出這些軌道,還能找到滿意而自由的生存狀態。中國社會則是大又空泛,有很多自由的空間沒人管,可以自己瞎玩瞎闖(政治領域是另一回事),像我這樣喜歡到處看到處玩的人就會很開心,覺得自在。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找不到軌道(找不到組織)、卻渴望定著的人,【他們更需要一種信仰,無論是什麼】。偏偏這是個禁止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的國家,某種程度上,羅胖的風行,也透露出有多少渴求的心靈,多麼希望抓住些什麼。
.....
尤吉‧貝拉曾說:棒球有 90 % 屬於心理層面,剩下的才是生理。
這種說法也適用於教甄!成功上岸的關鍵在於【心理面】。(許世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