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6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連結學生.電腦與學習報告

摘自天下 2017.1.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連結學生、電腦與學習報告】上網做什麼?比上網多久更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成就和未來的發展。要能利用網路,不被網路所綑綁,孩子需要儲備的是閱讀力。2015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於《連結學生、電腦與學習(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報告中指出,
數位社會中的「閱讀能力」可以先從【閱讀紙本】培養,因為閱讀線上資訊比閱讀傳統紙本更需要保有警覺,像是辨別資料來源是否可靠、引用資訊是否合乎邏輯等方面,都必須扎根於學生對閱讀能力的訓練與精熟程度,接著,再透過過程中培養的拆解與整理複雜資訊的能力、評估多方資源的調查技巧,進一步轉化為在數位環境中,能夠善加整合資料和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在這個以數位科技界面作為主要溝通工具的時代裡,善用資訊、瞭解網路書寫的規則,才能在網路上成功的與他人溝通見解與觀察。以PISA閱讀測驗中,分別名列全球第三名的新加坡、以及第五名的韓國為例,兩國的15歲學童在數位閱讀能力、網路調查技巧、硬體設備資源和頻寬上,都享有相當豐沛的資源與傑出的能力,即便他們在學校並沒有花太多時間上網,但學童對於數位閱讀的掌握,分析、理解網路資訊的能力,卻是相當頂尖,這一切都是根基於扎實的閱讀理解能力。
缺乏善用網路獲得知識的能力,將拉大「學業鴻溝」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就歐亞和南美洲等四十多個國家所進行的普查結果指出,無論哪個國家,貧富學生花費在網上的「時間差異」並不大,但「使用習慣」卻造成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巨大分野;以地域分布來看,芬蘭、冰島、愛沙尼亞、挪威等北歐國家的孩童使用網路蒐集資料、進行知識的學習或閱讀新聞的比率最高,而位於南美與中亞的墨西哥、約旦、土耳其等地的孩童普遍只是上網玩遊戲、純粹聊天。
這份研究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測驗數據納入評估青年在「網路使用習慣」與「學習成就」之間的關聯性,結果顯示:即使國家中每位學童享有的網路資源相同,也不等同於學童的學業成就與未來生涯發展的機會是均等的,其中的關鍵在於:孩童是否能養成正確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非僅將網路用於消費高科技產品,再者,如果孩童不具備使用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或是對操作不夠熟悉,這不但會影響他們未來在學習與職涯上的發展,更將進而拉大彼此貧富與社經地位的差距。
教師是培養學童數位閱讀能力的關鍵:雖然大部分的學校教師在職場上並沒有受到網路應用的急迫影響,但他們在相當程度上,卻肩負著孩童能否在學校裡有效學習,並受益於數位科技的使命。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針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已有大量資源投入教育環境,並試圖縮小數位差距,然而當務之急其實是:確保青年掌握一定的閱讀素養與讀寫能力;隨著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學校與教育單位應該捫心自問:透過網路,學生應該蒐集什麼樣的資訊、又該如何利用?當所有資訊都能在網上取得時,學生在學校獲取知識的價值取向,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轉變?」
時至今日,即使像是詢問服務台、安排面試、分享資訊給組員等簡單的社交交流,都需要適當的讀寫和表達能力,所以如果學生畢業了,卻沒能培養良好的讀寫技能,將來無論在職場的融入甚至生活上,都將遭遇比以往更加嚴峻的考驗。
在數位社會中,為了讓孩子不只享有數位工具帶來的便利,更能利用網路,洞見問題的癥結,關鍵就在於國家政策制定者、學校裡的校長、老師都能確保每一個孩子擁有基礎的閱讀與讀寫能力,並將學生、網路與學習這三個點串成線、連成面,才是為孩子創造更加平等的起跑點,消弭數位鴻溝的關鍵。摘自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