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臺灣教育史:清代臺灣書院】投考縣市尤其要重視。臺北萬華學海書院/新北泰山明志書院

教甄熱門 107 不考隨便你【臺灣教育史:清代臺灣書院】許老師的叮嚀:投考各縣市所在地的書院,尤其要重視。(如臺北萬華的學海書院,新北泰山的明志書院)清代對臺灣採取消及統治,因此教育的重心不是官方儒學,而是民間的書院。綠色執政後【臺灣教育史】必然成為今年 107 命題焦點,故本站不怕讀者厭煩,去年以來一直頻繁貼出:
★ 一般官學(官立學校)和書院雖然同樣具有教育功能,但前者主要在培育政府官吏,而私人設立的書院,則以傳授知識、學術研究為主,其目的可說是涇渭分明。當台灣施行科舉制度後,官學與書院是同時並存於台灣教育界的。
★ 「書院」一詞發端於中國八世紀的集賢殿書院,不過這時負責典藏、修纂皇家書籍的書院比較像是現今的圖書館。當戰亂發生、政府無法維繫天下秩序的時候,私人創辦的書院於民間出現,其典藏書籍、私人講學的功能,讓它在官學因政府無力經營而廢弛時,逐漸成為教育的殿堂,宋明期間的書院甚至還曾超越官學的地位,成為民間的教育、學術中心。不過,後來講學自由的學院曾因批評政府而被取締,加上科舉制度的興盛,讓許多知識份子無心研究學問,反而苦讀科舉考試的科目,許多書院為了招攬學生也開始教授這些科目,漸漸成為科舉考試的「補習班」。
★ 台灣最早出現的書院,是1683年施琅創設的西定坊書院,但其體制尚未完備;直到1704年,台灣第一座體制完善的書院──崇文書院──才正式成立。此後,台灣民間各地的書院教育逐漸發展成熟。在教育功能上,書院負起了「興賢育才」的任務,在學術精神上,則承襲了宋明時代的儒學,強調學生品格的修養。★ 書院通常是正月入學,十二月初休業。教學活動有講書和課考二大重點:講書在講堂進行,由老師針對課文進行講解,此外的時間則由學生自習,有疑問可以向山長(校長)求教;課考則是每個月進行,用以評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
★ 從私人書院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學位,不像進入官學的學生,擁有參加科舉考試的和進入政府任官的機會。雖然書院在日後淪為科舉考試的補習班,但從講學自由的部分來看,書院可以向一般民眾傳播知識,又能讓知識份子潛心研究學問,是清代台灣相當重要的民間教育機構。即使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由日本人進行統治,但書院教育仍為台灣人保留了漢學傳承及民族意識,有著不可抹滅的影響力。摘自:1.島嶼柿子文化館。(另可參見:1.徐南號《臺灣教育史》師大書苑。2.許世穎《清代臺灣書院》臺北市立師院,民國 84 學年碩士論文)
教甄熱門 107 不考隨便你【臺灣教育史:清代臺灣書院】許老師的叮嚀:投考各縣市所在地的書院,尤其要重視。(如臺北萬華的學海書院,新北泰山的明志書院)清代對臺灣採取消及統治,因此教育的重心不是官方儒學,而是民間的書院。綠色執政後【臺灣教育史】必然成為今年 107 命題焦點,故本站不怕讀者厭煩,去年以來一直頻繁貼出:
★ 一般官學(官立學校)和書院雖然同樣具有教育功能,但前者主要在培育政府官吏,而私人設立的書院,則以傳授知識、學術研究為主,其目的可說是涇渭分明。當台灣施行科舉制度後,官學與書院是同時並存於台灣教育界的。
★ 「書院」一詞發端於中國八世紀的集賢殿書院,不過這時負責典藏、修纂皇家書籍的書院比較像是現今的圖書館。當戰亂發生、政府無法維繫天下秩序的時候,私人創辦的書院於民間出現,其典藏書籍、私人講學的功能,讓它在官學因政府無力經營而廢弛時,逐漸成為教育的殿堂,宋明期間的書院甚至還曾超越官學的地位,成為民間的教育、學術中心。不過,後來講學自由的學院曾因批評政府而被取締,加上科舉制度的興盛,讓許多知識份子無心研究學問,反而苦讀科舉考試的科目,許多書院為了招攬學生也開始教授這些科目,漸漸成為科舉考試的「補習班」。
★ 台灣最早出現的書院,是1683年施琅創設的西定坊書院,但其體制尚未完備;直到1704年,台灣第一座體制完善的書院──崇文書院──才正式成立。此後,台灣民間各地的書院教育逐漸發展成熟。在教育功能上,書院負起了「興賢育才」的任務,在學術精神上,則承襲了宋明時代的儒學,強調學生品格的修養。★ 書院通常是正月入學,十二月初休業。教學活動有講書和課考二大重點:講書在講堂進行,由老師針對課文進行講解,此外的時間則由學生自習,有疑問可以向山長(校長)求教;課考則是每個月進行,用以評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
★ 從私人書院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學位,不像進入官學的學生,擁有參加科舉考試的和進入政府任官的機會。雖然書院在日後淪為科舉考試的補習班,但從講學自由的部分來看,書院可以向一般民眾傳播知識,又能讓知識份子潛心研究學問,是清代台灣相當重要的民間教育機構。即使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由日本人進行統治,但書院教育仍為台灣人保留了漢學傳承及民族意識,有著不可抹滅的影響力。摘自:1.島嶼柿子文化館。(另可參見:1.徐南號《臺灣教育史》師大書苑。2.許世穎《清代臺灣書院》臺北市立師院,民國 84 學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