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教甄口試 108 考古題【認知行為治療、SB-CBT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Ellis、Beck

教甄口試 108 考古題【認知行為治療、SB-CBT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一、關鍵人物:Albert Ellis、Aaron Temkin Beck
二、概述:人們的心理困擾通常類自認之歷程。CBT以當下為核心,強調co主動而直接的治療方式,把治療焦點放在挑戰認知,以促成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一種心理衛教模式,強調治療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三、Albert Ellis理情形為治療(REBT)
1、簡介:人們用他們自己對事件和情境的詮釋造成自己的心理問題以及特定的症狀。認知、情緒及行為交互作用,並互為因果關係。治療很大部分就像是個「教育過程」。
2、重要概念
(1)對情緒困擾的看法:「非理性信念」是兒童時期從重要他人那兒學來,並在一生中重新塑造,透過「自動暗示」及「自我複誦」,主動強化了「自我挫敗」的信念。「責備」是大部分情緒困擾的核心。
(2)A—B—C理論架構:A生活事件(Activity event),B信念(Belief),C反應(Consequence),D駁斥(Disputing包含偵測、辯論、分辨歷程),E一種有效的哲學(Effective philosophy嶄新的信念系統),F新的感覺(New Feeling)。
3、治療目標:藉由蒐集與評估相反的證據教育cl,以面質錯誤的信念。
4、治療關係: REBT中co是教師、cl是學生,co具有高度指導性,教導ABC模式。
5、治療技術:認知方法包含駁斥非理性信念、執行認知家庭作業、讀書治療法、改變個人語言、心理教育方法。情緒技術有理情想像、幽默、角色扮演、羞恥攻擊練習。行為技術採用大部分行為治療技術ex.操作制約、自我管理、系統減敏、家庭作業。
四、Aaron T. Beck認知治療(CT)
1、簡介:與REBT發展時間一樣,REBT基於哲學理論、CT基於實證研究。憂鬱思維反映了「負面認知三元素」自我批判(自我)、悲觀主義(世界)、絕望感(未來)。
2、基本模型:認知扭曲(獨斷的推論、選擇性的抽象化、過度類化、誇大或貶低、個人化、標籤化、二分法思考)
3、REBT vs. CT:相似處(積極、指導性、當下、問題導向、合作、結構且實證、家庭作業、認知決定感覺與行為)。相異處(R直接、積極指導、面質、幫助cl駁斥非理性信念/C溫和、蘇格拉底問話、開放式問句、共同合作。)
4、治療關係:CT強調合作性關係,運用蘇格拉底對話協助cl認清失功能信念,發掘生活的替代功能,co是個催化者、引導者。
5、治療技術:在小孩及青少年身上,CT處理憂鬱和焦慮比藥物治療有效。行為技術包含規劃活動、行為實驗、技巧訓練、角色扮演、行為演練、暴露治療。「想法記錄」可助cl辨識負向「自動化想法」,並創造「行動計畫」,co也助家庭重構扭曲的信念「家庭基模」,來改變失功能家庭。五、Christine Padesky和Kathleen Mooney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SB-CBT):
1、簡介:CT的一種變形,強調每次療程中確認與整合cl的優點。
2、基本原理:以實證為基礎、強調個人韌性。
3、治療關係:與CT一樣,注重合作、積極、聚焦於此時此刻以及案主中心。喜歡請cl運用想像和隱喻來描述他們的經驗。
4、應用:古典CBT的更新、建構韌性和其他正向特質四階段(尋找優點、建構、應用、練習)、長期困難和人格疾患新典範。
六、Donald Meichenbaum認知行為矯治(CBM):
1、簡介:幫助cl覺察他們「自我對話」以及「自我述說」的故事,「認知重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行為如何改變:行為改變的背後是經由一系列的中介歷程,包含內在語言、認知結構、行為及行為的結果,這四者間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改變。三階段(自我觀察—開始新的內在對話—學習新技巧)。
3、治療技術:壓力免疫訓練SIT三階段(概念化教育階段—技巧學習與鞏固階段—應用和維持階段—預防復發)
4、Meichenbaum支持「認知敘事」觀點,聚焦於人們對自己和對別人所說的,治療工作之一就是幫助cl欣賞他們所建構的真實,以及如何撰寫他們的故事。
我喜歡此學派的 REBT、非理性信念、ABC理論架構、CT、認知扭曲、負面認知三元素、蘇格拉底式問話、SB-CBT、個人韌性、CBM、自我對話、壓力免疫訓練
實務反思 REBT在教學現場中,有個單元是在教導如何辨識出非理性信念,並加以改變,進而產生新的情緒以及新的行為。但仔細想想,在我的晤談實務中,卻比較少使用,晤談中我不喜歡把自己定位成一位「老師」,相對的,我比較喜歡以引導的方式,陪伴孩子找出目標跟方向,所以在眾多CBT的陣營中,我的取向較接近Beck的CT,以蘇格拉底式的問話,陪伴孩子發現負向的自動化思考,強調SB-CBT中的優勢(同SFBT的亮點)。摘自嘿,我是專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