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1

緊湊生活免覺得無力和困頓,但只要看到您 fb 激勵貼文,就可再次點燃心中火炬

教甄考生:我目前擔任代理教師(五年級班導)白天上班,晚上上課,緊湊的生活,難免會覺得無力和困頓,但只要看到您 fb 激勵的貼文,就可以再次點燃我心中的火炬。
P.S:我取消 Fb 上所有朋友的追蹤,只留下您和教甄相關的專頁,因為您曾貼文分享「真正的成功,是來自持續專注在正確的事物上。」敬祝您新年快樂~
許世穎:跟妳分享史懷哲的一段話:「在一生當中的某些時刻,我們的內在熱情可能會冷卻熄滅。此時與『一個熱情之人』相遇,可能會令我們的熱度燃燒起來。我們應該感謝那些『再度點燃我們內在靈魂的人』」愚師相信【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加油!

為何我的臉友上榜率極高?

代理教師:雞年就 30 歲了,卻仍然是一事無成的魯蛇。
許世穎: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相關理論: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為何我的臉友上榜率極高?這是因為一開始篩選就很嚴格(比補習班嚴格多了!),而且一直刪友。換言之,如果你雞年過年後的現在還在,那我敢說你上榜的機率很高!(當然也歡迎您刪我,合則來不合則去。)也因此,常有很多補習班學生(不論現場或視訊)來加我被拒絕,我只能說抱歉。因為這是我的私人臉書,篩選比補習班嚴格100倍!不是繳錢就能加我。但歡迎您按讚加入粉頁(社團需露臉,且為正常使用)雞年開大缺!祝福你!

在臺灣做女人成本太高,那請問做母親呢?

女老師:您提到【在臺灣,做女人成本太高】,那請問【做母親】呢?
殘酷導師許世穎:不是成本問題,是整個的犧牲。母親會花成本到自己身上嗎?
還有,你為什麼把【做女人】和【做母親】分開問?難道你潛意識中認為【母親不算女人】?這個問題更為重要!
..........
【在臺灣,做女人成本太高】國內有些媒體總在報導怎麼樣才更有魅力?要三圍,要穿漂亮的衣裳, 要做皮膚護理,講究化妝技巧;要怎麼樣修煉自己怎麼樣拴住男人的心, 抓心還要抓胃 …這樣做女人豈不是成本太高呢?最後修煉得面目全非,與真實的自己背道而馳。索華說:『在國外對魅力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有發自內心的微笑。』你走在街上迎面走來一個女人,她絕對不會板著臉, 而會主動向你微笑示意,這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在國外,講究自然,與大自然親近, 女人們喜歡栽花種草喝茶做女紅,這些被中國女人早就摒棄的東西,對她們來說卻是樂此不疲,因為有動手的樂趣;曬太陽,把自己曬成古銅色,誰最健康誰就最美麗,而不是比誰的皮膚最白。
索華給我講了她在德國朋友圈的一次小聚會,大家總是把自己在家烘焙好的點心,帶到其中一個朋友的後花園,大家坐在草地上曬太陽聊天,就覺得很好了。幾乎是沒有成本的,收穫的卻是滿滿的快樂。她們利用的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東西,陽光、綠色和勞動。午後的陽光照下來,索華喝了一口茶,提到了【低成本做女人】一個女人在這個世界中越是發自內心地生活,她的附加成本就越低。她就不會為別人過多地改變自己。
這關鍵的是有【核心競爭力】 。索華的話讓我沉思良久。我認識一個女孩,每月化妝品上千元,每次不化妝不出門,為了減肥,每次只吃一小碗飯;另一個朋友,因為嫌自己胸部太平,不能讓先生滿意,花了上萬元偷偷去做了隆胸,結果手術不成功苦不堪言,面目憔悴。我記得我看到她時,內心湧起的是一種無限的悲哀,一個女人怎麼樣才能做回自己呢?那就是有自由的眼神和心靈,不用受別人的控制。(轉貼)

2017-01-30

謝謝你遲到了》.更多的 3 R 以及 4C

更多的 3 R 以及 4C【加速時代,你需要知道的新思維】快速變遷的年代,中技能高薪的工作已經消失。每一個中產階級職業,如今被同時拉往四個方向:
1. 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教育,才能夠有成功的表現。
2. 傳統工作可能變得非常多元化且分散
3. 有更多機器人,一起與人競爭工作
4. 更容易被拆解、外包出去,過時的速度也會更快速
為了爭取工作機會,你需要更多的 3 R――
讀(reading)、寫(writing)、算術(arithmetic),
以及更多的 4 C――
創造力(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和程式設計(coding)。
人們必須增加這些必要技能及特質的培育,已度過在這時代中的生存危機。~摘自《謝謝你遲到了》.

心理學影響課程教學4大重點》非指導式探究

我愛你...因為你是唯一能夠理解我的人。(摘自: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2016 電影)
※ 教師甄試 106 命題焦點《心理學影響課程教學 4 大重點》獨家剖析:非指導式探究(ungided inquiry): 非指導式探究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為前提,以人本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之教師教學活動,而非指導式探究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思考。(心理學家羅傑斯主張:非指導學派、學生中心教育)
1、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認知策略係指在學習過程中,用來促進資訊的選擇、建構、統整與獲得學習效果的思考與行為。學習的注意、組織、編碼、問題解決策略的主要作用在於獲得知識,可稱之為學習的認知策略;而學習的監控策略主要用於對自身認知的監控與調節,在認知過程中,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因此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對自身所採取的認知策略進行調節和控制自身學習內容的時間、次序、步驟和方法等活動,對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進行監控,才能提升學習效率。
2、巴比特(J.Franklin Bobbitt,1876-1956)Bobbitt於1918年把工業科學管理的原則用於課程領域。他強調為了使課程科學化,必須使課程目標體化。其認為課程需有效管理,以減少教育浪費,教育人員應該是教育的工程師。他倡導「活動分析法」是以人類生活領與之發現為起點,揚棄長久以來支配學校之古典教育課程,以及官能心理學與形式訓練說。使課程不再是菁英份子的博雅課程,而是一門實用科學課程。
3、課程意識形態:課程意識型態係指課程相關人員在課程設計、決定與評鑑上,受到某種社會文化影響而形成的觀念或價值系統,其可作為課程實施上的標準、信仰之規準及行動綱領。在教育研究領域中課程意釋型態也往往受到教育哲學主義與社會學理論更迭所影響,教育人員應時時檢視自我,並秉持批判反省的態度,破除不當的意識型態,使課程實施更澄淨完整。
4、空無課程(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空無課程也稱為(懸缺課程),是指學校該有而未有的課程。空無課程的概念是由Eisner所提出,是以一種「缺乏什麼」的角度來審視課程;其產生原因是課程設計者對某項學習目標的偏廢、社會環境的變遷,或是社會結構意識型態的介入,在教育上,教育相關人員應以批判反省的角度,來審視學校課程設計中的空無課程,使學生的生活與社會需求相符合,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適應與改造生活的基本能力。(以上部分內容為轉貼)

鄭同僚教授:小校和大校經營方式不一樣

政大教育系鄭同僚教授【小校和大校經營方式不一樣】全台灣學生人數在五十人以下的小校超過四百所,但我們經營小校的方式,和經營幾千人大校差不多,就算全校各班人數都是個位數,我們還是一個年級一個老師,採傳統講授方式,老師講,學生聽。我曾經在一所小校中,看到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用和台北市一樣的教科書,一樣趕進度。下課後,我問孩子感覺如何,他邊跑邊喊:「好無聊、好無聊、好無聊....」,連喊了十次。
.
這樣的學校,不但很容易被指為每生單位成本過高,實際上,更沒善用小校小班級讓孩子可以參與更多討論或有練習自主學習的機會;難怪一般社會大眾,甚至監察院,都覺得浪費而且效能不彰,欲關小校而後快。看看這樣日本教室吧。這是三、四年級混齡上課的樣子。兩個年級的孩子背對背坐著,兩個年級只有一個老師,老師先上三年級,讓四年級討論;幾分鐘後,再轉到四年級這邊上課,讓三年級討論或習作。
.
這所學校的校長說,他們學生歷來畢業成績在全縣排名都很前面。混齡教學的方式很多,日本這種動靜互異的混齡教學方式,只是其中一種;我們也可以用主題式教學、全校選修制或者蒙特梭利教學法,讓孩子在混齡中學得很好。只要我們能善用混齡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小校經營成本,更能提高農漁村小校孩子的學習成就。我們必須要改變觀念,真正認識到,小校和大校經營方式,並不相同。這是少子化新時代中我們必須要及早學習、走好走穩的路子。

過年令人討厭就是有這種渣

摘自Hsiao Hao-Liang 老師(覺得過年令人討厭就是有這種渣)本人本日最沒品親戚對話!
不熟沒品親戚:欸那你代理一個月多少啊?
我:夠養活自己跟給家人一點錢。(os真有人問那麼沒品的問題而且我跟你一點都不熟)
不熟沒品親戚:夠養活自己跟給家人一點是多少?
我:(無限白眼)我並不打算跟你說。
不熟沒品親戚:啊有沒有五萬,沒有的話你別做了啦!
我:(白眼翻到天際)背行囊走人。(os你最好一開始一個月就起薪五萬以上!而且憑什麼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我熱愛我養的起自己有何問題嗎!)
【許世穎:別太在意,要不是有血緣,很多親戚連朋友都算不上!】

2017-01-29

惡靈古堡和古墓奇兵其實差不多

昨天去看古墓奇兵, .
看了半天都沒發現裘莉... .
最後才發現我看的是惡靈古堡。
.....
古墓奇兵和惡靈古堡其實差不多... .
都是一個很兇的女人,拼命一直打。 .
男人不是壞人,就是叛徒,不然就是靠不住(嗯,好像反映現實)

大部分的教甄考生都是走了 98 步,只差兩個階梯就能上岸!

大部分的人都是走了 98 步,只差兩個階梯就能上岸!(最後一兩步,常需要貴人)
教甄考生:為什麼我努力準備這麼多年,但越努力卻好像越難以上岸?
許世穎:一隻毛蟲怎麼樣才能跨過一條大河上岸? . 是該更拼命地蠕動嗎?當然不是,是先化繭成蝶。

認識很多人還不夠,留住很多朋友才是關鍵!》 金大植教授(韓國學者)

大部分的人都是走了 98 步,只差兩個階梯就能上岸!(最後一兩步,常需要貴人)
親自見面感情才會維持,肢體語言也讓我們更能理解對方的立場。以前,兩三人小聚聊天。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看到臉色,聞到氛圍,就能理解踩到對方雷。因為現實中的步調沒有網路快,我們講一句話,會思考一下對方的立場、觀察他的臉色,在講下一句。相較之下,網路卻省略了這一連串的過程,只剩下「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想講什麼」、「她為何還沒讀?」全部都是從「我」的角度思量,也更不會為對方著想。
.
最終,把網路上的誤會帶進現實,從此陷入尷尬的惡性循環。畢竟,我們在網路上會以「我」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文字,而且就這樣以為了,面對面時不會再把這個誤會拿出來確認。從此傷害了感情,還沒有彌補的機會。我們和一個人締結關係,是一件要花費很多心力的行為,也就是說,不投資時間、心血和金錢的話,很難發展一段關係。但如同前面所述,社群網站提升的便利性,卻很有可能無意間葬送了之前的努力。
.
所以如果你很熱衷使用社群網路的話,請把在社群網站上和友人交流中可獲得的利益,以及必須為此付出的心血放在一起衡量一下。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就繼續使用社群網站建造連結吧,只不過要多注意言行;但如果認為對方是真的需要重視的對象,約出來絕對會為你們建立更堅持的連結。畢竟,在這繁忙的世界,社群網站是很難為你締結堅固的情誼。 ~ 金大植教授(韓國學者)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是指當我們在評價一個事件或經驗的時候,只會以當時的極端值(peak)和最後值(end)感覺為主。人際關係也是,以人與人在一起時的所有感覺為主。我們經常說,決定人際關係的是第一印象。因為在能認識陌生人的場合時,我們會仔細打理外貌、口才和行為,努力忙於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行為經濟學大師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把手浸在冷水之中的實驗。他把實驗者們分為A組和B組,先是讓A組人的手放入非常冷的水中六十秒。接著讓B組的人和A組一樣,放入同樣水溫六十秒,接著再讓他們把手放入較不冷的水中三十秒。也就是,A組的手持續在同個溫度的水中,而B組的手卻浸泡在兩個不同水溫。實驗結束後詢問實驗者們痛不痛苦時,發現A組比B組更多人感到痛苦。這是因為A組人的腦海中,只留下了實驗期間內手快凍僵般的痛苦記憶,而B組的人卻擁有了至少手沒那麼冰冷的回憶。
.
對於一兩次的見面,我們並不會稱之為「關係」。往來好幾次,且有進行一定深度的聊天對象,當我們可以預測到「這朋友在這種狀況下時,是會這麼行動的」時,才能說兩人有真正的「關係」。所以,人際關係是經過「認識緣分、維持聯繫、關係升華、分享彼此」等階段。萬一沒有經歷這四個階段,只停留在某個階段的話,那麼這段關係到了最後,也是以一兩次的見面結束這段緣分罷了。我會這麼想,是因為我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看到了某位年輕人。過了幾天後,我向總務詢問他的近況,卻聽到他已經退出學會的消息。這是我意想不到的狀況,便又追問了退出的原因,總務是這麼回答我的:「或許是因為他太積極的個性,所以他不只加入我們學會,也到處參加許多活動、聚會,因此學會的活動對他來說有點力不從心。」
.
不論是哪一邊,都無法全心地參與,導致人們之間開始對他閒言閒語,最後只好自行退出。像這樣,許多人在擁有擅於社交的能力下,反而無法致力於維持一段關係,這便是所謂的「後勁不足」類型。意外地,經常被人稱讚擅於社交的人之中,有很多後力勁不足的類型。雖然擁有出眾的魅力和引人同感的能力,但是卻沒有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個循環過程,而導致自己只集中於情誼建立的「開端」。峰終定律也一樣適用於人際關係,綜合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光之中的最好印象和最後印象,來決定要再繼續見這個人,還是只見一次就好。因此,人與人的關係是他們在一起、相處的所有時間之總和。 ~ 金大植教授(韓國學者)

2017-01-26

教甄考前三個月的心理準備?總結四不

許老師的叮嚀》有同學問,考前三個月,
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總結四不:
1.不要分手
2.不要戀愛
3.不要離婚
4.不要結婚(這是最後一點,但並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

一個猶太人在戰後成為校長.寫給老師們的信

一個猶太人在戰後成為校長後,寫給老師們的信:
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婦女被知識份子射殺。所以我懷疑教育。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讓妳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或受過教育的怪人。讀寫算學等學科只有在把我們的孩子教的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2017-01-25

教甄試教/口試回答問題時的起頭及收尾

★ 試教時可以問台下的人(包括主考官)問題嗎?基本上是不可以的,因為主考官大多都會事先規定,不會回答試教課堂上的問題,但可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表現出與學生的互動以及班級經營。
★ . 試教若無指定教材版本與範圍主題該如何準備?平日就必須洞悉自己最拿手的部分,準備一兩個最精采的主題,若無指定教材版本與範圍主題,便可直接派上用場。
★ . 數學科試教,聽說以前台中聯招是「一支粉筆走天下」,如今是否會有所改變?(是否可結合多媒體等其他方面的活動?)老師認為近期應該不會改變,因為「一支粉筆走天下」的由來,便是考慮到對應試者的公平性,除非能克服公平的問題,不然很難有所改變。
★ . 口試回答問題時的起頭及收尾,如何做較為合宜?在此方面,信譚老師有做一些簡單的示範,包括應試的時候的坐姿、禮貌等,坐姿以輕鬆為主,但不可隨便,雙手可放鬆置於腿上,盡量不要放在桌上,可能會給口試委員壓迫感。在回答的時候,最好是要有條理、有系統地回答,像是「列點」說明,會讓人覺得你很了解這題目,且思路清楚。每句回答,以「謝謝老師,關於這題,我認為……」作為開頭。(轉貼)

王浩威:相信【狹義成就感】的人挫敗感最重

相信房子、官位或是『成就超越父母』等【狹義成就感】的人,挫敗感最重,」精神科醫師王浩威一語道破。 經濟陷入低迷、社會充滿不確定性,向上流動趨於停滯。
最焦慮的父母長輩,將焦慮感傳給小孩,導致小孩順著舊有的價值觀走,畢業後茫茫然,不知該做什麼。 在台灣社會裡,許多年輕人也卡在安逸的環境裡,鮮少意識到進退失據。
名片只是一張薄薄的紙,當你不在那個位置後,真正還看得到你的人有幾個? . 人生才是你一輩子的志業,而工作只是這份志業當中的一小部分。(轉貼)

童仲彥說看過邱惠美(獅子會會長)不喜歡的不算男人

我不算男人 .
OS:童仲彥說看過邱惠美(獅子會會長)不喜歡的,不算男人 .
(不過這種等級的,扶輪社獅子會比比皆是,不知童為何迷戀成這樣?)

2017-01-24

畢靜翰【我憐憫錯信政府的軍公教】全世界都不該相信的年金承諾

全世界都不該相信的年金承諾【我憐憫錯信政府的軍公教】文/John Barthelette(畢靜翰)昨天晚上有幾個人密我說,「不要罵為了年金抗議的人!我爸,……etc.」我要澄清,雖然有很多人似乎對軍公教不是很開心,但我並不是這樣的想法。其實,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可憐就在於相信當年的承諾。
或許我跟大家的經驗有些不一樣,因此觀念也有點不一樣,在 90 年代的美國長大,很難免天天在報紙上看到哪州哪城哪公司的年金又破產了的消息,然後有一大堆人遭殃了,甚至有很多人什麼錢都領不到了,甚至投進去的錢也要不回來了。
當然,現在在美國也有一大堆的城市和州還是為了這個問題感到很痛苦,然後因為政治考量,政治人物都會把皮球踢到下一任……一直到無法再踢下去的那天,接下來有球的那個政治人物就衰了,然後早就注定要破產的年金就終於破產了。
計畫這種事情的時候,政府都會用最樂觀的經濟預測算之後參加年金的人要投多少,可以領多少,但經濟都遲早會出狀況,政府又愛產生債務,而且現在世界的出生率一直下降,所以當年的樂觀預測遲早都會出問題——破產——讓參加年金的受苦。
而且當年的政府又不是今天的政府,今天的政府當然會覺得當年為了拉票的爛政策跟自己沒關係,為了負責這個承諾拖累自己拖累國家很不聰明。
所以,我相信,不管你住哪裡,不要輕易相信政府的年金承諾,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有天分,可以賺很多錢,那就去賺吧,因為……這一輩子唯一能確定的是你錢包裡的那筆錢。(After taxes, hahahaha)
美國人也有一堆人,為了追求一個穩定的生活就跑去城市政府,州政府,或大公司當員工,然後退休之後發現年金破產,或數字被砍了,他們也哀哀叫了很久。所以親愛的同儕:不要為了「穩定」放棄「好前途」,你到時候一定會發現,「穩定並沒有那麼穩定」。
反正,沒辦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會受傷害,所以看到兩黨用這個問題攻擊彼此,或鼓勵人出來遊行,或鼓勵人罵沒年金的受害者,或把球丟給下一任,我覺得這很可恥。我也不覺得現任政府不會做類似的事情,給類似的承諾(如果有需要的話),因為這世界的政府都會這樣做,畢竟不說這種話要怎麼當選?
不過,我想把這些東西跟上一篇連接起來說,雖然「追求穩定」被視為最聰明的方法,我倒覺得這個聰明……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台灣最聰明的人不是被空虛的承諾拉去當小官兒的話,反而在社會做點業績,說不定現在就算有年金,社會還是可以負擔得起……
親愛的軍公教,不要太煩惱!到時候健保開始改革的那天,大家就會跟你一起受苦,你們就不會寂寞了。XD(本文經原作者 John Barthelette(畢靜翰)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準備教甄要守住自己的心.時間就回來!時間管理16真言:確定目標.製定原則.砍掉依賴.保持警惕

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在學校是學不到的。(村上春樹)
★ 真正能給妳幸福的,並不是那個說要幫妳遮風擋雨的人;而是那個真的可以陪妳一起,走在風雨裡的人。(轉貼)
★ 準備教甄要:守住自己的心,時間就回來了【時間管理 16 字真言】確定目標、製定原則、砍掉依賴、保持警惕。~ 「真正偷走時間的賊,不是手機,也不是網絡,而是你那顆躁動的心。時刻警惕,就是在守住那顆心。」
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最近忙麽?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回顧過去一個月做的事情,
大多不會有印象,真正想做的事幾乎沒有進展。
但你每天都很忙,起得不算早,但睡得絕對晚,不過十二點不睡,
事情沒做多少,身體還越來越差。
不要覺得沮喪,社會上大多數人,每天都這麽過著,
甚至一輩子就這麽過著。
有人問:“大哥,你呢?你忙不?”
我以前很忙。
那時要上班,公司不大,但事情不少;
有應酬,喝酒唱歌,喝醉了第二天也做不了別的事;
偶爾旅遊、講課、寫文章 ....... 一天到晚都很忙。
短期出家結束後,我戒了很多東西,
不喝酒,不抽煙,不去夜店,不吃夜宵。
應酬少了很多,時間多了不少。
但我還是很忙。
早上六七點鐘起床,晚上十二點多睡覺。
統計一下,每天只花了兩小時看書兩小時寫作。
一天24小時,睡覺 7 個小時,兩個小時用來吃喝拉撒,
至少還有11 個小時。它們去哪裏了?誰偷走了我的時間?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我想找出這個偷時間的“賊”。
這不難,我認真記錄時間分布,就能逮著這個“賊”。
當我開始記錄時間時,我發現時間並沒被偷走。
接送小孩上下學、吃飯、發郵件、回消息、
打電話、遛狗、鍛煉,統統都是必須要做的,
而且效率很高,總共花了兩小時十分鐘,
我仍有大把時間可用來做想做的事。
我沒能逮住那個偷時間的“賊”。
想想很正常,既然是“賊”,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偷”,
否則就成了強盜。算了,既然時間多了,我就用來寫作吧。
我打開電腦準備寫篇文章。文章才寫了幾行字,手機收到訊息,
哦,是個朋友問我,我回覆消息,臉書有15個提示,哦,是15個讚,
朋友的動態新聞很好玩,還有一篇八卦文章,
等我意識到不對勁,半小時過去了。趕緊專心寫文章!
等我意識到不對勁,過去了40分鐘。
我勒個去!這就是那個偷時間的“賊”!
這個“賊”每天能偷走我五六個小時!
相信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無論你是上班還是自己當老板,
真正有效的時間,能到一半就很不錯,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亂七八糟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而且是不知不覺。
智慧手機普及了,幾乎所有人,包括老人和小孩,
每天都離不開手機,有人甚至一天要花十個小時。
知道了問題所在,該要解決問題了。
如果只是簡單的讓你放下手機,估計你會很不適應,
過不了半天,你又會拿起手機,回到之前的狀態。
這是一種悲哀。當人們習慣於通過手機來消耗時間,
一旦把手機拿走,人們就不知所措。
就像小孩子,把他的玩具拿走,小孩子會哭會鬧一樣。
手機就是我們的玩具,當然也有人說我們是手機的玩具。
偷時間的賊,真的是手機麽?
看上去是手機,其實不然。
二十年前,沒有手機的時候,人們一樣每天很忙而且沒什麽成就。
二十年後的今天,你下定決心從此再也不用手機,
過不了多久你一樣很忙且沒什麽成就。
時間會浪費在電視上、遊戲上、或者其它地方。
總之,你的時間照樣會被偷走。
我的意思是,無論有沒有手機,時間都會被偷走!
偷時間的賊,不是手機,那是誰?
這個問題後面再回答,我先來教你如何找回被偷走的時間。
要把時間找回來,只需要四步,十六個字。
第一步:確定目標。
確定目標,或者說重新撿起你的夢想。
無論你信不信,沒有夢想牽引的人生,注定是膚淺的。
確定一個會隨著時間積累價值越來越大的事情。
例如你想成為美食大師,你想成為運動專家,
你想成為書法家,你想博覽群書,你想成為旅遊家,
你想成為工藝達人,你想成為作家,你想成為攝影師 ........
這些都可以,只要製定一個目標,一個很強烈的目標,
一談起來就讓你熱血沸騰、信心滿滿的目標。
不用怕困難,持續地在這件事上下工夫,
每天會多出五六個小時,
用這些時間去做一件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這一步不難吧?很好,確定好了目標,接下來就更簡單了。

第二步:製定原則。

有了目標,接下來要製定計劃。
以前製定過很多計劃,但從來沒有哪個計劃堅持超過一個月的。
一切計劃都會失效。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人監督。
想想你曾經定過多少鍛煉計劃、學習計劃?
哪怕只有一個能堅持到現在,你現在也是位很出色的人!

比計劃更有力量的是原則。
製定一個原則,用來實現之前定的目標。
原則的格式是:只要有時間,我就( )。

例如我的原則就是:只要有時間,我就看書。
為什麽定這樣的原則?
因為平時之所以會沈迷於手機、電視、電腦是當時不知道該做什麽。
你可以定原則:只要有時間,就研究食材;
只要有時間,就研究書法;只要有時間,就抄經。
原則就是原則,當你意識到違反了原則,你趕緊回歸原則。
不用後悔也不用嘆息!你在看八卦新聞,意識到你的原則,
立馬停止,回歸到原則就好。

確定目標、製定原則之後,下一步要下決心。

第三步:砍掉依賴。

砍掉你最大的依賴,和你的目標不一致,又消耗你時間和精力的,
你都要砍掉它。你喜歡玩賴,那就砍掉它;
你喜歡看美女圖,砍掉它;你喜歡看韓劇,那就砍掉它
有人說,我的工作和目標不一致,砍掉不?
每個人決定不一樣,這個決定在你自己。

砍掉最大的依賴,會空出很多時間,
用之前的原則來填充。砍掉依賴,
需要每個月反思一次,執行一次。
你砍掉一個,另外一些又會起來,階段性的反覆進行,
會讓你的目標更清晰,原則更堅定。

最後一步:保持警惕。

並不是有了目標定了原則砍了依賴,你就成功了。
永遠沒有成功的時候,永遠都在路上。
就像修行一樣,不是說你開悟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是的,永遠都在路上。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目標是什麽、原則是什麽!
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是真正我們要達到的狀態。
只有你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做的不到位,這才是真正的到位!

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人性中都有懶惰享樂的一面,
如果不保持警惕,會有各種藉口來讓自己放棄原則,放棄目標。

你會發現,放棄一個東西能有一萬個藉口,
但堅持做下去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去實現你的目標。
保持警惕,就是防止內心妄念紛飛,這些妄念,
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走時間。

或許你已經明白,真正偷走時間的賊,不是手機,也不是網絡,
而是你那顆躁動的心。時刻警惕,就是在守住那顆心。

這套方法跟修行是一樣的,定目標就是發大願,
砍掉依賴就是守戒,保持警惕就是保持覺知。
守住自己的心,時間就回來了。
守住心的方法,我也教給你了十六字真言:
確定目標、製定原則、砍掉依賴、保持警惕。

鬼谷七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網路)
..........
關於辜成允逝世:晶華酒店的樓梯太危險,不知道是哪個白目設計師,地毯鋪中間一條... . 以前扶輪社在晶華每週例會,上下樓梯時就覺得會害人跌倒,所以幾年例會我大都搭電梯。
.
晶華的樓梯太寬了,跌倒的人抓不到扶手,悲劇就發生了。但辜成允身邊沒有人也很奇怪! . 不像扶輪社很多大老板,都有機要祕書陪同(我跟辜成允ㄧ樣都自己出席,溜走較方便。)許世穎

王文秀老師「竹師」退休前最後一屆學生

昨晚中堂休息,和正妹考生稍微聊一下。發現她竟然是王文秀老師在「竹師」退休前的最後一屆學生...而我是王老師剛拿到碩士,剛任教的第一屆學生。中堂休息後請同學上台,我似乎看到 30 年前的自己,正在「師專心輔組」的課堂上分享。我正偷瞄著暗戀的女同學,而似乎被低頭筆記的文秀老師察覺。

辜成允逝世:晶華酒店的樓梯太危險

關於辜成允逝世:晶華酒店的樓梯太危險,不知道是哪個白目設計師,地毯鋪中間一條... . 以前扶輪社在晶華每週例會,上下樓梯時就覺得會害人跌倒,所以幾年例會我大都搭電梯。
晶華的樓梯太寬了,跌倒的人抓不到扶手,悲劇就發生了。但辜成允身邊沒有人也很奇怪! . 不像扶輪社很多大老板,都有機要祕書陪同(我跟辜成允ㄧ樣都自己出席,溜走較方便。)

教甄也落榜好幾年,我該放棄嗎?

教甄考生:自小功課普普,大學重考,教甄也落榜好幾年,身邊的人都嘲笑我愛幻想,連母親和男友也不支持。閨密們則勸我結婚生子要緊,請問老師,我該放棄嗎?
許世穎:當別人嘲笑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可能讓他們閉嘴。唯一的途徑,就是我們不斷地修練內功,用實力打他們的臉。不需要害怕說出你的夢想。你反而應該大聲說出來,如果有人嘲笑你,你反而要清楚地記住他們嘲笑你的嘴臉,這才是你前進的動力。真正支持我們不斷上進的,往往 94 屈辱和不甘這種負能量。
就像香奈兒創辦人說的【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就像愚師永遠記得自己的貧苦公費師專出身,又是歷經失業被退婚、股票斷頭的代課教師。
........
教甄 105 上岸老師(輔導)沒錯唷!
不斷修煉內功很重要!
知道自己要什麼目標在哪?
朝自己的目標邁進更重要唷!
........
輔大畢業生:前天的心靈培訓課程做了生命曲線圖,講師說,生命起伏落差越大的人,一旦找到出口,就會發展的更好,甚至是有影響力的人物!我想,書念不好或許是因為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導致無法專注一路順風,但是越是堅持下去的人,越能在一次次的失敗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迎向成功!
當初家人完全嘲笑我想考輔大的心願,但我終究靠自己力量,既是放牛班又沒有補習考上,雖然跟不上進度又要打工養自己,數度差點被退學,不過方向也在一次次的失敗混亂裡,理出了頭緒…我知道自己會延畢,但是我相信自己會畢業!更相信自己能考上研究所!如果當初沒有考上理想大學,或許現在日子會很糜爛,所以……環境真的很重要,好的環境會讓人想向上爬,相信自己上岸後人生會更不同,就該斷自己後路,讓自己非上岸不可!走的慢上岸的慢一點也沒關係。
許世穎:輔大不錯(我交往 6 年的前女友就念那)而以前我也在附近的民安國小任教,常去輔大約會散步...

複試後榜單為何沒有你?自戀性格是大忌

複試後榜單為何沒有你?【自戀性格是大忌】自我感覺良好。有時試教完後你會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希望很大,但最後榜單上沒有你,原因有兩種,1.你只是自我感覺良好2.你真的很好,但他比你更好。去年去CX試教時,抽到一個蠻熟悉的題目,還準備了一個自認很棒的開場。題目是『歐洲近代早期的經濟與社會』,
一進試場我就拿著我的『貝納頌』咖啡跟學生破題,如果你在7-11買,這罐30,如果你在全家買,第二罐六折,如果你在全聯買,一罐20,為什麼?因為商業競爭,從何時開始產生商業競爭?從中古後期商業革命發生以來。再跟學生說,這罐咖啡用的的100%美洲產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從何時開始亞洲人可以得到美洲的產品,從大航海時代開啟世界經濟體系後,接著轉進課本主題順順的試教完。
試教結束後,三位評審居然全部鼓掌(我也只被評審鼓掌過一次),但最後正取備取名單都沒有我,為什麼?因為或許我只有試教好,但口試成績不好,或許別的老師比我教得更好許多,也或許,根本這一切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如果你有管道,不要怕丟臉,建議可在放榜後直接、間接去詢問一下評審的意見,瞭解問題出在哪裡,應該如何改進,如果評審當下有給你回饋,甚至是批評你,一定要虛心接受,因為你現在或許覺得很難堪、很丟臉,但評審不會無源由的批評你,從錯誤中學習是最快的成長方式。(轉貼)
國立大學師培中心張教授:看你的說明,若連備取都沒有,代表著有很大的盲點存在,而自己確沒發現。通常試教分數差異不大, 除非非常有亮點,經驗告訴我,你口試問題較大,口試常會當作備取之用,參考之

2017-01-23

教甄105上岸老師:為什麼在學校都交不到朋友?難道是我有問題嗎?

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 
最重要的事,在學校是學不到的。 
(村上春樹)
.......
教甄105上岸老師:為什麼在學校都交不到朋友?難道是我有問題嗎?
殘酷導師:誰跟你講學校是交朋友的地方?要交朋友?不如養條狗。
105上岸老師:沒有朋友?那這樣臨時有狀況,需要同事【救火】怎麼辦?(雖然剛當老師的我,一學期來兢兢業業的,都是我在幫別人比較多。)
許世穎:救什麼火?沒【補刀】就不錯了!你幫別人是自己笨,不要以為你出事,就一定會有人挺!「不是社會太殘酷,是你太幼稚。」醒醒吧!

2017-01-22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參加大型聚會心情反更低落

研究顯示參加大型聚會活動後,心情反而會更為低落。因為派對上大家都會展現光鮮亮麗的一面,即便是憂鬱纏身也不會表現出來。類似情況還有臉書照片。鬥毆前比耶拍照,之後送醫院急診沒人知。看到別人的玩樂照片,對照自己的生活,不覺悲從中來,殊不知,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參見《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時報 2017.1.初版

配合今年106教甄最好(也是最後)關鍵年,本書院創開辦 14 年首次【過年不停課】紀錄

配合今年106年為教甄最好(也是最後)關鍵年,本書院創開辦 14 年首次【過年不停課】紀錄。已預約的考生們請準時出席(前三次爽約列入拒絕來往)相信本書院考生,一定會像過去一樣,一年比一年上榜比率創新高!

原本已打算放棄教甄。感謝許老師的情緒急救

四年前,考前幾個月和男友鬧分手,原本當年已打算放棄教甄。感謝許老師的【情緒急救】,讓我已失控的心靈重新站回準備考試的軌道,並奇蹟似地吊車尾考上了!也如同您所言「上岸後、上岸前」認識的人會不一樣,也會有許多機會。
那許許多多的邀約,也沖淡了當時失戀的傷痛。但最近一、兩年,我突然驚覺邀約幾乎都沒有了,那些追我的男生們也都不見了!難道我真的老了嗎?越來越害怕照鏡子,因為我無法面對自己有魚尾紋...難道我就要這樣孤單一輩子,真令我害怕。
許世穎:如果我告訴你,很多已婚的人比你還孤獨,你相不相信?那些男生不是不見,而是已經降格以求娶別人了。【你是五星級餐廳,他們愛吃熱炒】這也沒辦法!或許你應該擴展一下生活圈。OS:我也無法面對自己有魚尾紋,所以我拍照都不笑。

看上榜的人都去那間補習班補習,就選那間補,總該不會錯吧?

學生問:看上榜的人都去那間補習班補習,就選那間補,總該不會錯吧?
許世穎:二十幾年前我在全國最大的「教甄、高普考、研究所」連鎖補習班任教,除了台北之外,每週飛高雄好幾趟。當時那家補習班號稱十個有九個來自於他們。也許如此沒錯,但問題是全國的考生幾乎都去那間補習了!
或許其他補習班上榜率更高,只是人數少。再者,原本程度就好的,怎麼能完全歸功於補習班呢?總之,師資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榜單就算要比較,也要注意分母大小,只看分子容易被補習班的宣傳伎倆騙了!

2017-01-21

年金爭議與教師缺額一直聽到矛盾的看法

教甄考生:關於年金爭議與教師缺額的關係,最近一直聽到矛盾的看法【有人說會搶退,有人說會延退..】因為身邊都是同年齡的人,想請問師專出身的老師您。
許世穎:變數太多,這可能只有天知道!但首先,【已經退休的人,不大可能再叫他回去任教吧!】而且,整個教育環境越來越糟,所以我看還是搶退的居多!
這和我民國 79 年剛分發至國小教書的情況大異其趣!當年不少老師怕退休後沒人理,寧願繼續教書,還自嘲在學校當義工。但我看到我師專同學們都是【能退就退】!

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自傳

法蘭可《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自傳》從納粹集中營多次生死交關的命運裡脫身,又失去了妻子、家人的「維克多‧法蘭可」醫師,就在絕望之際,內心浮現:「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這樣的呼喚。在絕境中傾聽天命的召喚,成為法蘭可重生的力量,進而成為其治療理論的核心。很少有心理學家經歷如此巨大的創痛,也因此,法蘭可超越苦難、開創意義治療被視為奇蹟。本書是二十世紀瑰寶級人物、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九十歲時出版的自傳。法蘭可在心理治療界地位非凡,繼佛洛伊德、阿德勒之後開創「第三維也納治療學派」。法蘭可已經離世二十年,但他帶給世人的啟發卻歷久彌新,讓人深深反思自身存在的意義。他一生為人的存在尋找意義,也寄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蔡昌雄教授【意義的呼喚與探尋】當社會體質愈因劇烈變革而顯得脆弱,伴隨個人生存而來的意義危機也隨之加深,探尋意義的需求也隨之高漲。值此時刻,法蘭可──這位從人性考驗極致的納粹集中營脫身,且一生致力以意義治療協助人們走出憂鬱、自殺企圖及存在空虛的醫師──的自傳能夠再度問世,可謂此其時也。
多年來我個人服務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的入學考試的必讀教材之一,便是法蘭可的《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編按:即本書隨後各章節所說的《意義的追尋》)這本意義治療的經典之作。理由是:法蘭可的意義治療學是他個人從死亡的邊界處境所透悟出來的生命道理,而且這對於深陷人生各種意義困境的當事人而言,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救助之道,足以提供生死場域的助人工作者思索參考。當學生想繼續深入探討法蘭克的意義理論時,我除了引介法蘭可的西文原著及意義治療的二手研究資料外,也不忘推薦這本自傳體的《意義的呼喚》,因為要了解一個人的思想與學問,往往不能迴避認識他的人生經驗歷程,尤其是攸關心性天命之學的意義治療,更是如此。認真的讀者總能從中獲取對法蘭可意義治療學說更生動的第一手了解,也因此更能契入意義治療學的時代精神。
無論是以追求財富、名利、情愛或科技控制做為人生替代性的價值目標,或者是躲在群眾或潮流價值背後及臣服於權威之下逃避價值選擇的自由,都只是現代人所面臨的意義危機之徵兆與樣貌而已,究其本質,仍需回歸法蘭可意義治療核心的「高度」(altitude)概念。法蘭可曾於其著作中,毫不掩飾地批評「深度」(depth)心理學的潛意識概念,認為此學說貶抑了人的意識主體,他以具「高度」心理學意涵的意義治療學說取而代之。法蘭可所謂的「高度」,即是還原了人在縱向層面上的意義向度,他認為世間許多的矛盾弔詭皆因侷限於二維的「平面」邏輯,若能探尋人的靈性價值,則表象上的矛盾弔詭皆將在「立體化」的三維世界消弭於無形。法蘭可這個意義危機的靈性處方似乎回應了前述羅伊所謂當代世俗價值空洞化的問題。
法蘭可的意義與治療理論簡潔明快,不難理解;儘管他的理論與應用在心理治療及宗教心理相關學科中遭遇某些負面的評價,未能引起學術界相應的共鳴,然而意義治療學的歷史貢獻已無庸置疑。他個人在集中營飽嘗憂患,卻以意義追尋回應,從而迴然獨脫的生命典範,從來都是深陷意義危機的現代人午夜低迴時照亮黑暗的長伴明燈。

沈雲驄:以為是本書,結果是文宣【地雷書】

以為是本書,結果是文宣。~ 沈雲驄(早安財經發行人)
許世穎:這種【地雷書】很多,共同特色包括:
超大本但空很大、自戀本人封面、聚眾照片一堆、學經歷怪怪的(英文大寫三個字、非臺灣政府核發的證照);
推薦人也有問題(物以類聚)、偽科學(如:心智圖 NLP 家族排列 9 型人格,皆被「維基百科」列為偽科學)。

清末新式教育》教育史哲是教甄考生最弱部分

從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開始。尊敬什麼也不會,還沒有做出半點成績的自己。只要懂得尊敬自己,就不會做出不好的事、被人輕蔑的行為。這麼一來,你的生活方式就會改變,變成你所期望的自己,變成值得他人學習的對象。(摘自《超譯尼采》一無所成的「哲學諮商師」許世穎)與前途無限的您分享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 教師甄試 106 最新命題焦點【清末新式教育】獨家考情分析:為什麼教育史哲一直是教甄考生最弱的部分?這是因為開放師資後的師資養成學分根本沒有這一塊(教育系學生例外)然而出題委員都接受過完整的教育史哲訓練(包含曾參與教甄命題、民國84年畢業於「台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所」教育史哲組的許世穎本人)於是這一塊變成為考生和出題者之間的「代溝」。
★ 教會學校的開辦:19世紀中葉,隨著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進入中國,教會學校開始在中國出現。最早的教會學校是澳門的馬禮遜學堂,培養了容閎、唐廷樞。到19世紀末,教會學校總數已達二千餘所,在校生達四萬名學生已上,一些新教學校在中學的基礎上開設了大學班級,例如山東登州的文會館以及上海的聖約翰書院。以下為:洋務運動時期外事學校的興起
★ 同文館: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八月,清政府和英國遠征軍簽定了《南京條約》,國門打開的同時,也使許多有志之事努力翻譯外國書籍,「睜眼看世界」。為了適應政府在和外國打交道上帶來的不便,同治元年,設立同文館,這是中國第一所正式以教授外語的正規學校。學校剛開始只教授外國語言,以英法德意等國語言為主。同治六年,又添設算學內容,學習外國在科學計算上的知識。學生來源於國子監的貢生、社會上的舉人、以及低品級官員,後推廣至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檢討與五品以下官員,凡年在三十歲以內的都可以參加入學考試,則優錄取。
★上海方言館:同治二年,時任江蘇巡撫李鴻章建議朝廷,「洋人總匯地,以上海、廣東兩口為最」,應該在上海按照同文館例,也設立一所外國語學校。」朝廷採納建議,又在上海設方言館,意為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選周邊府縣年十四歲的學童入校學習,聘西洋教師授課。同時聘請內地「品學兼優之舉、貢生員」,教授經、史、文藝諸課。對於學成者,朝廷會按照成績給予官職,分任於海關、通商等方面。廣州也同時設立方言館。
福建船廠:為了滿足清政府在通商,外交,軍事等方面需要大量人才的需要,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建議在福建建設福建船廠的同時,設立附屬學堂。學堂分前後,前堂教授法語,學習造船技術,後堂教授英語,學習駕駛技術。同治十二年,派遣學生中的優秀者赴英法學習。
天津水師學堂:光緒八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朝廷設立,分為駕駛、管輪兩科,以英語授課,兼習兵操、經史等科目。優秀者派遣出洋學習深造。此外還有廣東水陸師學堂、湖北自強學堂等專以教授外國科學知識的學校。
百日維新及新政期間的教育改革
維新之前,各地已經出現了一些新學學堂,如廣東的雨南洞小學、同仁學校,武昌的兩湖書院、天津北洋西學學堂、長沙時務學堂等。
百日維新期間,朝廷令將各省道、府、州、縣學改稱學堂,一律改習中西之學,廢止科舉。同時頒布《京師大學章程》,設立京師大學堂,變法失敗後,袁世凱奏請在各省設立高等學堂、中學堂、小學堂,學生入學依次遞升,不參加科舉考試,也可以按照成績優劣給予出身。新式學校興起後,朝廷在光緒三十一年設立學部,作為管理國家教育的專門機構。在各省道府州縣依次設置勸學所,為地方教育管理機構,設督辦,提倡小學教育,參照本地方教育模式訂立章程,設立小學校。
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分大學院、大學專門分科、大學豫備科三部分。按照西式大學模式,在專業分門別類,既學中國國文課也學外國語言,天文地理,政治軍事,美術音樂,無所不包。另外省級高等學堂按照政、藝分科,學習內容比大學堂稍少,實為大學預備學校。
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確立
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進西學,推廣新式學校。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劉坤一與張之洞聯銜上湊提出「興學育才」、改學制、變科舉、立學堂,仿日本學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頒布管學大臣張百熙主持擬定的《欽定學堂章程》,稱為壬寅學制。由於該學制制定倉促,公布後遭到諸多批評,因而未能實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頒布頒布張百熙等人重新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稱為癸卯學制,為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頒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的法定近代學制系統,標誌著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確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詔宣布自次年起,科舉制度廢止。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此後,新式教育在中國各地得到迅速發展。
女子教育
中國傳統上不主張女子接受教育,因此近代之前始終沒有正式的女子教育機構,形成「女子無學」狀態。少數女人通過家長或者上門塾師接受一定的教育。中國歷史上的女詩人女詞人,或者像慈禧太后那樣的女政治家,是通過自學完成自身的教育。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教會把女子教育帶進中國。1830年代,德國傳教士郭實臘(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夫人溫施蒂(Wanstall)曾在在澳門創辦女子私塾。1844 年英國女傳教士亞爾德西女士(Miss Aldersey)在寧波設立寧波女塾。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女子教育機構。1896年梁啓超發表的《論女學》,提倡女子教育。1898年 4月,元善在上海創辦的「經正女學」,又稱「女學會書塾」。這可能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女子教育機構。清末新政開始之後,開辦女學,形成社會風氣。
留學出洋
嚴復譯作《天演論》
清華大學二校門
留美
在洋務運動中,出於對先進人才的需要,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清政府向美國派遣第一批留學幼童,「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學」。到光緒二年(1875年),共派出120名,計劃學習15年。由於學生學成之後,受到外國先進觀念影響,傾向開化、革命,甚至剪掉辮子,頂撞中方管理人員,國內守舊派詆毀留學成果。政府於是決定在光緒八年(公元1881年)撤回所有留美學生。除病故和「告長假不歸」者外,歸國留美學生九十四人,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學業,獲得學士學位。 公元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部分庚子賠款案,留美學生日漸增多,到1910年,達到600多人。清政府規定,留學生「以十分之八習農工商礦等科,以十分之二習法政、理財、師範諸學」。同時,清政府還向俄羅斯派遣少量滿蒙留學生,以小學生為主,多學習俄羅斯語言文字。留學生有官費生也有自費生,留學學習階段亦不相同。有從小學,有從中學,有從大學,參差不齊。學習期限,最斷三個月,最長七、八年不等。學習內容多以法律、政治、軍事為主。
留歐
在派遣學生留美後不久,政府又向歐洲派遣留學生。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奏准選派船政學堂學生分赴英法學習造船、駕駛。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後四次派出留英學生三十四名、留法學生四十九名(其中九名藝徒)、留德學生兩名,共八十五名。這些留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造船工業、海軍建設等方面的重要骨幹,著名人物有嚴復、劉步蟾、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魏瀚、劉冠雄等。 公元1890年以後,清政府還通過使館派遣少量的「使館學生」,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規定駐英法俄德美五國公使每屆任期內可常留學生兩名,共十名。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5年),又奏准派赴英法俄德留學生各四名,共十六名,留學費用由使館撥給。
留日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後,看到日本通過學習外國科技自強,在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6年)決定向日本派遣大量留學生。同時鼓勵國內有條件人家子弟出洋留學。此時,留學生分為官派和自費。大多學成回國,成為外交、醫學、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領軍人物。包括蔣中正、閻錫山、黃興、宋教仁、鄒容、陳天華、秋瑾、陶成章、林覺民、方聲洞、胡漢民、居正、焦達峰、陳其美、朱執信、廖仲愷、魯迅、陳獨秀等都在此列。到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0年)留日學生總數已達143人。從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1年)起,清政府出台政策鼓勵青年學生出國留學,並規定留學歸來分別賞予功名、授以官職。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出國留學成為上進求官的另一條出路。據統計,1901年留日學生人數為274人,1902年夏為614人,1904年為1454人,1905年冬為2560人,1906年夏為12909人,年底達17860人,為留日學生人數的最高峰。 由於留日學生中傾向革命的人越來越多,團體林立,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政府對赴日留學作出限制,1907年以後,留學生人數開始逐年減少,不過兩千人。面向中國留學生的著名學校有東京成城學校、東京弘文學院、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辛亥革命後,由於清末新式教育制度已基本完備,民國政府基本上繼承了清朝的教育體系。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將原掌管教育、文化的學部改為教育部,保留下屬機構不變。在教育界,從清末借鑑日本轉向在民初主要借鑑美國。1912年和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學制》(以上摘自網路)
........
別去期待原本就沒打算理解你的人,
能在乎你、理解你,及懂你,
那無疑是沒有認識清楚彼此的關係。
這樣的期待,不僅會讓你委屈莫名,
也令你深陷在糾結難受的情緒裡,無法解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
不想成長,又想維持住關係。那麼,關係常在表淺,流於形式。如果每次溝通完,都像是更接近對方,都像是更堅定彼此的感情。那誰還會畏懼溝通?溝通本身就是相互學習,彼此有共識,用新的觀點,重新解析一次彼此遇到的困境,不愉快就不再成為兩個人的無奈。吵了一百遍的事,不會因為吵第一百零一遍,就突然化解,通常是換了不同的方式與視野。
所以,一個人沒成長,關係怎麼成長、怎麼跨越挑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一步一步往前走,由內而外。價值觀正確,信念與行為之間能不斷貼合,自己穩了,就比較不會亂說話,講出或做出非自己本意的事。關係的根本,還是要回到待人處事的修養,來把馬步紮穩,會比較踏實。(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在別人看不起你,認為你很糟糕的時候
實則,卻是最需要你有自信的時候
你一定要振作,要肯定自己,要相信沒有你到不了的明天
因為你若倒下了,又還有誰能在身後?
因為若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又還有誰會願意來愛你?(摘自樂擎
.....
韓森教授《成人要如何重新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只和在實際行為上,重視我們的善友來往,如此才是健康而平衡的雙向關係。成人如何建立安全的依附?可藉由重複的、穩定性高的「可預測行為」,在多次長期的互動中,逐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與安全感。務必遠離沒信用的不穩定者,「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 神經心理學家:韓森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 ~ 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
.........
許世穎「站前地王」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