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與銀行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第一次開戶或做交易必須面對一大堆文件,裡面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與數字,還有好多地方都要客戶的簽名或蓋章,有些民眾嫌麻煩,還會請銀行行員幫忙蓋章。有誰能在短時間內看完這些文件?就算可以帶回家慢慢看,有多少人能了解文件內容?一般民眾會為了與銀行簽約而請律師審閱合約嗎?即使是律師或法官與銀行打交道,可能也是假裝看過去就簽名了。
除了一大堆文件之外,理專在行銷金融商品時主要還是靠一張嘴,透過引人入勝的話術讓客戶感覺到其有理財的需求且有獲利的機會。客戶雖看不懂文件內容,但聽理專講得天花亂墜,對於金融商品所享有的眾多優點就怦然心動,但對於該商品之風險,可能被匆匆帶過,或淹沒在對美好未來的想像之中。
經濟學教科書上所指的理性人善於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而不會被情感沖昏頭,但實務運作上的投資人多是如行為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所點破的快思勝於慢想的非理性人,容易基於投機心理而先被誇大獲利機會與淡化損失風險的話術釣愚上鉤。不當行銷的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存在於供需雙方對金融商品的「資訊不對稱」,客戶不了解金融商品,金融服務業則享有資訊優勢,但實務上更可怕的是其實很多金融商品連推銷客戶購買的理專自己也不太了解(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