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李來希(國考/教甄/心理師)臨床教學診斷:站前地王書院
有關年金改革的 5 個問題:身為公教人員的子女,而且目前也身為公教人員的我,我認為有一些面相是有必要說清楚的:
(1)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也就是所謂的18%,本來只是為了民國50-60年代左右的軍人、教職與公務人員所設計的制度。請注意,所謂的教職人員指的是中小學,大學教授從來就與此事無關。然而當年的軍公教薪資遠遠低於民間企業薪資,我媽剛從師範學院畢業出來教書的時候一個月是台幣900元。而且當年所有的教師有一大堆的"政府交辦任務"要做,而且是無償的。連全國戶口普查,還是什麼發滅鼠藥,選務工作,都是中小學教師在做,所有的政令也都是中小學教師在宣達。這其實和是不是國民黨沒有關係。所以18%當年是為了那樣的時空背景所設立的。
(2) 但是這個制度後來開始被濫用、擴大適用給那些根本沒有苦過的人,尤其是國民黨的黨務機關與黨工。然後從此讓這個原本設計給早年辛苦的公教人員的制度,變成一個被垢病、製造不公不義的制度。
(3) 這個議題的確需要改革,但是改革的方式有非常大的問題。事實上在陳水扁主政期間,18%的制度已經改掉了,連同過去早年領極為微薄薪水的,國家曾經承諾給予18%的人的退休金,也都被改掉了。這就是為什麼說,退休金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但是改革的方式卻是在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世代低薪、年金制度破產的狀況下,把矛頭指向"所有的軍公教",而且被強化成一種必要的仇恨。
(4) 但是有些軍公教又偏偏是豬隊友,弄不清楚問題所在,搞不清楚自己屬於那一個時期制度的受惠者,在訴求不清楚的狀況下,冒出一個大遊行。
(5) 偏偏集會遊行這種事情,恰好不是某個世代的專長,所以媒體上出現的就不會有任何細緻的討論,而是基於世代與偏見的互相叫罵與嘲弄。其實相約去吃東西又怎麼了?還是說,一定要像太陽花一樣表演吃泡麵讀書才是潮呢?可以focus在重點而不是這種鳥事嗎?
我媽媽教書教了幾十年, 雖然親戚都認為"工作穩定",但親戚的一般印象就是"教小學的沒什麼錢"。但是當我們的經濟環境被搞成這樣以後,很久才調整一次的教職薪資居然就可以被拿來當成嘲弄、揶揄與仇恨的對象了。
我可以理解部份軍公教上街頭的想法,但我不認為這樣的遊行可以代表我。每一個行業都"勞苦功高",而現在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當軍公教在目前這個爛時代獲得相對穩定的就業保障時,我們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更多。
我認為那些從來沒有苦過的世代根本不應該享受到那樣的優惠。然而當所謂的改革呼聲是建築在對過去不同時期制度的不理解、誤解,甚至是惡意解讀的時候,甚至把過去不習於質疑與反抗政府的世代屈打為"主動與客觀的壞人"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紅衛兵心態了。
如果我們真的很想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放下凡事只有二元對立,或二分法的天真與粗糙解讀。當我們希望自己的人生被細緻對待,也請理解每一個世代的人都會被自己難以反抗的洪流推著走。(摘自Shen-Horn 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