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4

教師甄試 106 命題焦點【九流十家】陸續傳來桃園捷報,目前為止 100 % 通過初試

下午(2017.5.24)陸續傳來桃園捷報,目前為止 100 % 通過初試,書院教甄社團向來專攻【複試】。相信必能維持多來最高上榜比率!
※ 教師甄試 106 命題焦點【九流十家】獨家剖析:教育專業科目(教育史哲試題)及國文都可能考出。「九流十家」是指由春秋至西漢時期重要的學術思想派別。「九流」包括儒、道、墨、法、名、農、雜、陰陽和縱橫等九派;九流再加上小說家,則合稱「十家」。九流十家之稱出自漢代劉歆的〔七略〕,此書早已亡佚,但其觀點則為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所沿用;今九流十家之說,即見於〔藝文志.諸子略〕在歷屆考古題中,常考選擇題。為清楚說明,特附上翻譯如後:
1.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儒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司徒的官職。(司徒)是幫助國君諧調萬物、宣揚教化的人。(儒者)全心投入在六經的文章中,在仁義裡頭努力用功,宗奉堯舜,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特別尊崇孔子,來提高他們學說的分量,在各家思想中道術最高。孔子說:「我所稱讚過的人,必定是經過我考驗。」堯、舜的興隆,商、周的昌盛,孔子的學術,都是經過考驗而有效果的啊!然而那些困惑者已經丟掉了它的精微,那些邪辟者又隨著時勢對它貶抑或稱揚,背離了道術的根本,任意地譁眾取寵。後人跟著仿效,因此五經的說法充滿矛盾分歧,儒學逐漸衰微,這是邪辟儒者所造成的災患啊!)
2.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道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史官,一一地記錄了成敗、存亡、禍福和古今的道理,然後知道要掌握住重點和根本,用清虛無為來守護自己,用謙卑柔弱來自處,這是君主統治國家的方法啊!符合堯的能夠退讓,符合《易經》謙虛的精神-----人—謙虛就能夠得到天地神人的幫助,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那些放蕩的人去做,就想要廢除禮學,同時捨棄仁義,還說:只要放任自己清靜無為,就可以治理好國家。
3.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陰陽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觀測星象四時的羲和官職。敬謹地順應天道,測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訂定年曆),慎重地頒布耕種的時令,這是他們的長處。但是拘執的人去做,就被種種禁忌給限制住了,局限在占卜等等小技術上面,捨棄人事而信任鬼神。
4.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法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主管獄訟的理官。獎賞、處罰分明而澈底,用來維護禮制。《易經》說:「先王明定刑罰、整頓法紀」,這是他們的長處。但是刻薄的人去做,就沒有了教化,拋棄仁愛,專用刑罰法令,卻想要把國家管理好;甚至於到了殘害至親的骨肉,損害恩義、刻薄人情。
5.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茍鉤釽析亂而已。
名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禮官。古代名位不同,禮數也因此而有差別。孔子說:「一定要端正名分啊!名分不正的話,則言論不會合理;言論不合理的話,則事情就不會成功。」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那些愛攻訐的人去做,就隨便說說,把道理弄得曲折破碎,支離錯亂罷了。
6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墨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主管宗廟事務的官職。(他們)住在簡陋的茅屋,所以崇尚儉約;尊養耆老和閱歷豐富的長輩,所以主張兼愛。選拔人才、舉行大射,所以崇尚賢人。重視祖先的祭祀,所以重視鬼神。他們按照四時(季)做事情,所以反對天命之說。他們用孝道來昭示天下,所以主張向上位者認同,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被那些蒙蔽的人去做,看到節儉的好處,就來反對禮樂;擴充兼愛的道理,卻不知道分別親疏的不同。
7.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縱橫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掌管朝覲聘問的行人官。孔子說「誦讀詩經三百篇,出使到四方各地去,卻還無法獨當一面、應酬談判,雖然讀了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又稱讚過:「好使者!好使者!」是說他們能夠權衡事宜、隨機應變,接受命令而不接受既定的應對之辭,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奸邪的人去做,就崇尚詐偽,背棄了信義。
8.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盪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雜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諫議的官職。他們能夠綜合儒家、墨家的學說,也能結合名家、法家的學說,知道一些治國的體制,看出聖王政治無不通貫的道理,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搖蕩沒主見的人去做,就會雜雜亂亂而沒有歸趨的宗旨。
9.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勤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民並耕,誖上、下之序。
農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主掌農業的官職,栽種各類的農作物、獎勵耕田桑蠶,讓百姓豐衣足食。所以八政首推糧食,次推財貨。孔子說:「要注意百姓的糧食是否足夠。」這是他們的長處。到了膚淺的人去做,卻認為國家不需要聖王,要求君王、大臣一起耕田,違背了上下的秩序。
10.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小說家這個學派,大概是淵源於卑微而非正宗的稗官。街巷上談論的話語,路上聽到四處傳播所製造出來的說法。孔子說:「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它可供觀摩的道理在;但是如果想要達到遠大的目標,恐怕會有所窒礙而難以通行,所以君子不肯去做。」但是也不須要去消滅它啊!鄉里中有小聰明的人所談到的,也把它記載下來而不遺漏掉;假如有一句話值得採取的話,這也像割草砍柴的鄉間野老、隱居狂士的議論哪!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癒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以上的諸子十家,其中可觀(值得研究)的只有九家而已。(他們)都是由於王道已經衰微,諸侯致力於征戰,當時的君王,好惡十分不同,所以這九家的學說,蜂起雲湧,同時興起,各自持著一種論調,推崇自己的長處,憑這些到處去遊說,求取諸侯的認同。他們的言論雖然不同,卻好比是那水火一樣,互相消滅,也互相助長;又好比是仁與義,敬與和,看似相反,其實也互相助成。《易經》說:「天下的道理途徑雖然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見解雖然紛歧,理想卻是一致的。」現在各有它的缺點短處,但綜合各家的要旨,也都是六經的旁支和末流。假如他們能夠遇到聖明的君主的話,受到中正不偏地截斷(適才適所),他們將都可以成為輔佐君主的股肱大臣哪!孔子曾經說過:「禮制淪喪後,要到民間去訪求。」現在距離聖王的時代久遠,道術殘缺荒廢,無法再去尋訪了。這九家的學派,難道還沒勝過民間嗎?假如能夠好好修習六藝的道術,參考這九家學派的言論,捨短取長,那就可以通達各種道術的要旨了。(以上部分內容摘自1.教育部。2.Wei Wu。3.許世穎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