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1

鄭同僚教授:教師敏銳度 3 大具體實踐向度

【教師敏銳度 】是今年口試熱門話題 2017.5.10.政大教育系鄭同僚教授【教師敏銳度 3 大具體實踐向度】關於教師的敏銳度;最近有機會仔細看了幾所不同學校教室內的師生互動。我發現,不論體制內外的學校,在師生的教室互動過程中,每個老師其實都有很多機會,可以深化討論,讓孩子(甚至大人本身)得到遠比課程的知識內容來得豐富的學習。若老師不夠敏銳與專業,即便制度上比較自由的體制外學校,孩子充其量也可能只得到免受體制束縛的自由,卻不一定有學習更深刻內容的自由;若老師夠敏銳,就算是深處僵化的傳統教育體制,老師也很有機會帶領孩子做有深度的學習。
所以,讓個別老師轉化成一個敏銳而專業的老師,似乎比全面性的教育制度改革,來得重要。這樣的發現,讓我覺得安心很多。我們不一定要追尋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我們需要的,其實是喚醒每個不夠敏銳的老師。這樣的工作,相對比體制翻轉容易多了;而且,所有老師都立即可以做。所謂敏銳度,我覺得有幾項具體實踐的向度。
1.首先,老師要能適時覺查到自己是不是正被一種無形或有形的社會期許/進度/刻板印象等等抓住,而變成一個例行公事的人;他或她,必需要常常問自己、檢查自己。
2.其次,老師要留意教學情境中出現不同於自己預期的對話或行為,並試著回應與深化這種不期而遇的機會,不要被進度困住。不期而遇的機會,常常就是師生可以有顯著性進步的機會。
3.其三,老師要常常提醒自己,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不在於表面設定的議題,而是師生在進行議題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
教甄 106 考生:感謝許老師.提供深化思考的方向.讓教學現場「生命相互交融感動」具體化

許世穎:感謝鄭同僚教授2017.5.10.最新發表之文章,【教師敏銳度 】是今年口試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