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後殖民理論/教育新興議題【霍米‧巴巴 第 3 空間課程觀】跨域之美.境遇之美.陌生之美

當你遇到生命中的痛苦時~
你可以開始決定,接下來~
要讓自己被折磨,或是要~
讓自己強壯起來,拼上岸!
................
後殖民理論 2019 教育新興議題【霍米‧巴巴:第 3 空間課程觀】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由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提出,強調「混種」與「協商」概念,意義在於兩種或多種文化的交互作用,創造一種新的空間、新的思維,以產生新的位置、結構與活動。因此所謂「第三空間」意指由兩種不同領域交集而成的空間,而非由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推演而來。
楊俊鴻、歐用生指出,第三空間是【游移的空間,是幽靈的空間,是無的空間,更是美學的空間】。根據此觀點,由於第三空間需要有包含曖昧的容忍度,也需要對於習慣的事物還保有著想要探索的態度,因而第三空間所擁有的特性正是目前教育現場所缺少的新課程思維。這種新的課程思維可採「自我與另一個自我的境遇」、「自我與他者的境遇」、「自我與不同事物的境遇」等【三種探究模式】。
楊俊鴻、歐用生更進一步指出第三空間之課程實施方式有三:【跨域之美、境遇之美、陌生之美】由「第三空間」觀點提出教學現場之三項啟示,即【(一)敏於察覺教育現場的變化、(二)關注特別主體的另類聲音、(三)抱持開放的文本解釋型態。 】(摘自:吳姵蓉,郭美麟《「第三空間」課程觀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教學原理與課程發展 #十二年國教教甄筆試 #課程與教學 #教甄教育測驗與評量 #教甄口試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