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教甄(口試自介)教育新興議題【課程美學 / 艾斯納 5 類課程設計】清華大學蘇永明教授

教甄(口試自介)教育新興議題【課程美學 / 艾斯納 5 類課程設計】清華大學蘇永明教授:隨著課程研究典範的轉變,一種以「美學」為核心的課程概念,開始受到重視,強調課程應是一趟充滿著主動學習契機的「靈性旅程」,課程與教學不再是冰冷的知識與單向的傳遞,而是師生主體經驗的互通融貫與主動創作的歷程【臺南大學附小100 學年教甄】較屬課程美學的學者是? (A)泰勒 (B)曼恩 (C)艾思納 (D)布魯納 答案 (C)艾思納。擴充解析如下:
【課程為美學文本】W.F.Pinar,W.M.Reynolds,P.Slattery和P.M. Taubman 把課程理解為美學文本,了解想像在心智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指出教師及其工作的美學本質,其目標不在於降低不確定性或獲得普遍真理的一種努力,而是使我們脫離所熟知的,以驚奇作為結尾。這種課程理論使師生可與每日功能性的存在保持一段距離,對於知識以及這個世界被視為當然與價值中立的看法加以質問,激起一種美學轉化。
【主體能動性/奔跑而非跑道】課程美學探究的想像與移情概念,引領人們去思考不同的課程概念與實踐。Pinar和Grumet認為,經由課程一詞的拉丁字源「currere」的探究,強調動詞形式的奔跑概念,而非名詞形式的跑道概念,每個人可以結合自身經驗來認識事物,每個人的認識都有其獨特性,課程連結了個人對自身經驗的重新認識。……所以我們對課程的思維,不能只停留在追求預先決定的道路或結果,更要注意在這個旅途過程中未預期的、驚奇地、愉悅的、混沌的、複雜的經驗特質。課程不能只是視為一種現成的產品,或固定的跑道,而是可以突破既有的一種實際或實踐,其形貌可依成員的探究建構過程而定。課程美學的課程概念,即是這種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態的、固定的一種思維。
把課程理解為美學文本,目的在於擺脫學校教育侷限於控制與預測結果的狀態,移向創造力的面向。他們認為舞者的創造力不是透過控制而是透過自由、交流、合作而取得的,學校教育實踐必須強化此一面向。課程美學探究的論述,及在對抗機械化、去人性化、產品取向的課程思維,恢復原本存有創意與活力的生活特質。
【艾斯納 3 領域】Eisner教授對教育有許多貢獻。他主要在三個領域裡耕耘:藝術教育、課程研究以及質性研究方法。他對提高藝術在美國教育中的作用、把藝術作為模型改進其他領域的教育實踐有特別的興趣。
【艾斯納 5 類課程設計】Eisner將課程設計的主要思考和理論取向分為五類包括:
1.重視認知過程發展,強調學習的歷程和運用心智技能;
2.重視教學組織及課程科技導向,強調有效安排和呈顯教學內容和教材;
3.重視學習者個人成長的取向,強調提供思考和自我實現的經驗;
4.強調改革的社會重建取向,主張課程係導引探討社會問題,以適應或嘗試改變社會;
5.重視學術理性主義,強調教學內容的學術知識和事實理性主義取向。(轉貼)
#教育新興議題 #教學原理與課程發展 #教甄檢考古題獨家剖析擴增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