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4

【考教甄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己】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轉貼【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常有人問我教甄筆試的準備方法,但我都會很掙扎,因為我知道我的方式很抽象、不夠明確。可能大家在我分享完之後,還是會覺得看起來霧煞煞,不知道自己到底聽了甚麼。但其實「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是最適合我的方法,我也是摸索了一段時間才得出這些結論的,不要想偷懶套用別人的(不論初複試)否則那麼簡單還會有人落榜嗎?
筆試看起來很困難,但是請你放寬心,仔細的思考如何應對這些大惡魔,複試準備方式更是「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上岸最重要因素是《了解自己》除了自介,筆試試教口試也是。榜首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反而可能讓你離岸更遠「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前進,累積起來就不知不覺地成功了。」但最重要的,早點起步,而且起步要對,因為【做對事比把事做對重要】
..............
摘自sunny 老師公開貼文【考教甄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己】先和大家說明一件事情~「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我不是記憶型的學習者,我記憶力非常糟.所以我都是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也許跟其他人不太一樣,希望大家看完後.擷取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就好囉!
再繼續滑下去之前,想和大家先聲明一件事情.決定要考教甄時,有一位學姊跟我說.「考教甄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己。」自己實際走過一遭也覺得確實是如此.因為我很晚才決定要考教甄,大概教檢放榜我才開始認真準備.所以很多讀書的方式都是建立在教檢上的.但是我認為這不衝突,因為知識體系是一樣的.只是廣度的差別而已.我接下來是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與發現,但是都是從我的觀點出發的.所以大家在閱讀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一下自己的個性和優劣勢是甚麼.再來決定是否要試試看我的方法呦!
我的個性.我是一個記憶力很差的人.不要說甚麼廣大的知識了.我連洗完澡出來找我眼鏡常常都找很久.加上我很喜歡有趣的事情 我覺得無聊的事情我看五分鐘就想睡了.所以任何讓我感到無趣的科目我都會想辦法讓它轉化成有趣的內容
我非常不能接受隨便丟一個知識然後叫我硬背或記起來.我學習任何事情之前都一定要知道為甚麼.為甚麼行為主義會出現,為甚麼阿德勒這麼暖男,為甚麼皮亞傑這麼不人類
所以我會去查背後的時代背景跟這些科學家的生長環境.等我搞懂這些周遭的事項後,這些理論跟知識才能夠進入我的腦袋中
我其實很推薦這種讀書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會讓知識在你腦袋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會很有畫面喔!讀起來很好玩.缺點是會花很多時間,所以我讀書都讀很久哈哈哈
我是一個很信任自己的人
所以在面對一項任務之前我都會先找好策略跟安排好時程
接著就按著自己的步調走 中途也常會停下來思考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例如在考教甄的一開始我花了一兩個禮拜來思考我該從哪一方面著手
哪一方面要多用力 哪裡又是我的優勢 該如何發揮等等
在準備到一半時發現自己沒睡飽甚麼事都做不成
所以我每天都睡很飽(啊對我是全職考生)
好我的自我剖析結束
相信大家看的出來我就是一個很懶的人
我記得我的實習老師曾經說過,她也是個懶惰蟲,但是是會找路的懶惰蟲
我喜歡走捷徑,但是是很認真地走捷徑
所以雖然我是倒數兩個月才開始準備,
但是這兩個月我每天都非常全神貫注的在準備
當然想放鬆的時候還是會偷放鬆一下啦

看到這裡,大家可以想想,對於自己,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其實仔細去深思後,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喔!
享受這個過程吧!
【我看了甚麼書-教育類】
其實我一開始就想貼個書單,
但是我看看我書架上的書又看看電腦
發現我其實買了一堆書,但是看沒幾本呢!
應該說我看完的書寥寥可數XD
我是一個很喜歡逛維基百科跟學者故事相關網站,還有閱讀課外書的人
所以我大多數的知識都是從外部得來的
加上其實很多前輩都推薦過很多神書
所以這部份大家可以多參閱其他老師的文章
只要你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就送或賣
但是在這段過程中我還是有看到幾本不錯的書
和大家分享
1.西洋教育史-林玉体
這本是我書架上的第一名
很好看!
不是說很好讀喔,是很好看,我有時候睡覺前還會拿起來看
其實教育類的理論無論是心理學、社會學、哲學,
都和時代背景脫不了干係
所以了解時代背景對於知識的歸納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工業時期出現的理論大多比較死板,屬於早期的課程理論
像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在讀完之後會把時代畫成一條線,上面寫下時代特色
下面寫下理論跟學者的名字
最後其實只要記得時代那一條線,下面的理論就會跟著出現在腦海裡喔!
2.教育心理學-張春興
很多人說這本是神書,他的確寫得不錯,文字淺顯易懂,但是我覺得不夠
因為教育心理學其實很多是將一般的心理學理論應用到教育現場上
關注的是教育現場發生的事情,就教育心理學而言是很足夠的
相對的,我在讀的時候常常就會出現「蛤?為甚麼?」的表情
例如我在讀行為主義的時候,讀到社會學習論
那時候我覺得很奇怪,為甚麼社會學習論會歸屬行為主義
我的感覺是他好像有行為主義的味道又不是很強烈
所以我就去查了這些學者的故事啦~
而且我看完行為主義之後有一陣子對於Skinner的操作條件作用很著迷
跟大家分享個小故事,Skinner一開始打算把他的理論用在軍事
所以他居然訓練鴿子去啄飛行中火箭的頭,想要讓火箭轉向!
這是卡通吧!?
雖然後來失敗了,不過我覺得Skinner這人的腦袋實在太獵奇
就跑去買了他經典的書-桃源二村
(他年輕時候其實想當作家)
內容是在講述操作條件作用如果真實用在生活中是甚麼樣貌
看完的感想是,Skinner當心理學者是正確的
因為不太好看,但是可以清楚的看見操作條件作用的效用啦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3.教育哲學導論(三版)-George.R.Knight 簡成熙 譯
我一開始看哲學是看陳嘉陽的教概
在這裡要跟大家語重心長地說
教心、教社、教哲要先看專書,有需要再看考用書
教心、教社、教哲要先看專書,有需要再看考用書
教心、教社、教哲要先看專書,有需要再看考用書
這句很重要
不是說考用書不好
是因為這三個類科是邏輯較嚴謹的科目
如果不順著邏輯跟時代走,
直接服用考用書上拆解過後的知識
最後會死得很慘
我一開始就是直接看考用書
看到批判主義那裏實在很想哭
實習的時候還在學校跟老師說我覺得我很笨都不知道他在講甚麼
但是後來我有一天洗澡的時候回憶我這幾天念的
發現我其實都記得,但是我組不起來
我就知道是邏輯出問題了
就跑去找這本來看
這本很薄,因為是導論,所以沒有很深入的介紹教哲的理論
但是他有帶入時代背景,念起來就很有順序
我的哲學復活之路是從這裡開始的(原來我不是笨蛋呢)
4.陳嘉陽教育概論
這套書褒貶不一,我是覺得優缺點都有啦
不會拿來當主力書,也不會放棄他
就是一個可以唸可以看的書,考試導向的話是可以看看的
那本灰色的法規我有看完
5.雪倫筆記
我是在ptt上面看到雪倫老師的筆記的
只能說,能把筆記做得這麼精實真的很神!
非常謝謝雪倫老師的筆記!
這份筆記我主要是拿來記事用
所謂的記事用就是,我先看過一次內容
後來在考古題或是其他地方看到新的東西就會加進去
最後再大略的看過一次
6. 12年國教總綱
這份請大家印出來,當作美金一樣收好
但是沒事又拿出來看看
這份總綱我從教檢時期就很認真地讀
除了記憶裡面的內容之外,
我也很認真地思考為甚麼要有這些條例出現
看不懂還拿去問主任(謝謝主任TAT)
看完之後會對於現行教育體制更有想法跟了解
【我怎麼消化這些知識的-教育】
教甄之所以會讓人卻步就是因為考試範圍廣大、知識內容龐雜
但是我相信所有知識都是有其邏輯體系的
所以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小方法
1.將知識圖像化
我的筆記厚厚一本但是裡面沒什麼字
因為心智圖常常就佔去一整頁了
我是圖像記憶的人,所以這種方式對我而言最有效
2.對照不同類科
我在讀某一科的時候桌上絕對不會只有那本書
例如我在讀課程類的理論,桌上一定還會夾雜心理學阿社會學跟其他書
一個理論不會無緣無故憑空出現,他一定有其依據,或是立基的理論
所以在了解一個教學法之前,我都會去試圖了解他背後的設計理念
3.沒事多查資料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很喜歡看維基百科(超奇怪)
維基百科的好處就是會有不同的連結
我在查學者的資料時看到某個人一直出現在他的頁面上
就會點進他的頁面看看
會有很神奇的發現喔!
像是我在讀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時就去看看他的頁面
發現原來他跟佛洛伊德以前是好朋友,還一起創立一個精神分析學會
結果他們吵架就絕交了
難怪榮格後來的理論反佛洛伊德
原來是7pupu的部分呀!
因為了解這些故事後,讓我更能記住這些理論跟內容
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而已
4.做考古題
這個不用多說
我其實沒有瘋狂做考古題
我只有把高雄跟台南近五年的考古題做過兩次
107在高雄考期之前的台北跟新北也做過一次
實戰經驗才能讓我們瞭解不足之處在哪裡
但是如何做考古題就很重要了
我不會單純的檢討錯題
我每一題的每一個選項都會去分析
去思考他背後的意涵是甚麼
然後做成一份word檔慢慢看,那都是自己的精華
我其實不太喜歡用阿摩,我喜歡印出來寫(北極熊對不起)
一個原因是因為電腦看久我怕會近視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用阿摩我會習慣只看錯題
第三個原因是我會習慣去看底下的詳解,這讓我容易怠惰
不是說詳解不好,我習慣自己找出原因後再去對照詳解看我的想法對不對
有時候遇到模稜兩可的題目,大家會有很多想法
反而會讓我更亂,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選擇相信我自己哈哈哈
5.多了解現行政策
就像我前面說的,12年國教總綱要熟讀
大家都知道12年國教是現在正在運行的體制
所以重點就來囉!
既然是現行體制,又是一個重大改革
考試一定 很.愛.考
不信的話可以去寫近幾年的考古題
相信每一份裡都有12年國教躺在那裏跟我們招手
除了12年國教之外,大很多前輩也推薦可以去看看教育時事
我沒有點去教育部網站看教育時事啦,因為我喜歡聲光效果佳的事情
所以我都去一般新聞點選教育類
雖然裡面很多參雜政治議題或是奇怪資訊
(我看到奇怪的都會回去教育部網站確認,這點很重要)
但至少我看得下去,看得下去最重要
以上大概就是我教育類筆試的準備方式囉!
如同我前言說的,每個人的讀書方式不同
我知道我的缺點就是記憶力不佳
所以我選擇用讀得下去的方式來理解這些知識
大家可以思考看看自己適合甚麼方式
如果文章中有可以幫助到妳/你的部分,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了!祝福各位!
以上摘自 sunny 老師